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進展

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進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21:11:37

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進展?記者 劉林6月3日,國務院對外公開發布了《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宣布從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同時,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進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進展(證照分離改革再深化)1

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進展

記者 劉林

6月3日,國務院對外公開發布了《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宣布從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同時,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

同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此舉行政策吹風會,詳解了本輪“證照分離”改革。

“證照分離”改革主要是為了解決市場主體在領取營業執照後面臨的“辦證難”的問題。

“這項改革,實質上是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四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并以清單方式實施管理,方便市場主體清楚、明白地辦理許可證,進入到相關領域經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熊茂平在吹風會上介紹,“‘證照分離’改革看似‘小切口’,卻帶來了政府職能轉變的“大成效”,将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的便利送給企業,把事中事後監管的挑戰留給政府。”

此前,國務院已經先後五次部署開展了“證照分離”改革。界面新聞回溯了這五次部署,内容如下:

2015年12月,國務院同意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試點期為自批複之日起3年。

2017年9月,國務院在深入總結上海市浦東新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經驗基礎上,在天津、遼甯、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10個自貿試驗區,複制推廣上海市改革試點成熟做法。試點期為《國務院關于在更大範圍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之日起至2018年12月21日。

2018年9月,國務院決定,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從2018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範圍内對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

2019年5月,國務院決定,在天津等13個省(直轄市)和公安部等5個國務院部門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

2020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

上海作為最早開展“證照分離”改革的城市,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上海市常務副市長陳寅在吹風會上表示,“‘證照分離’改革這幾年持續推進,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準營’門檻和成本,有效緩解了企業‘辦證多’‘辦證難’的問題。我們通俗地講,就是讓企業既能夠進得了市場的‘大門’,也可以入得了行業的‘小門’。”

陳寅指出,從市場主體反饋的情況來看,“證照分離”改革對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主要成效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第一,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證照分離”改革實施以來,取消和放寬了一批行業準入的條件,為企業經營松綁減負,充分調動了辦事創業的積極性。比如“消防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批”事項取消以後,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登記注冊的消防技術服務企業,從改革以前的21家,增加到目前的104家。上海市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和注冊資本都有明顯增長,到今年4月底,共有各類市場主體約303.1萬戶,注冊資本金總量約29.5萬億元,分别比2019年11月底改革以前增長13.3%和15.3%。

第二,政府管理方式加快轉變。“證照分離”改革有力推動了政府管理從“嚴進”向“嚴管”轉變,特别是采取告知承諾以後,通過申請人事先承諾、審批部門事後核查的方式,落實了相關審批要求和許可的條件,有效強化了市場主體的責任,也有力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轉變。2018年,上海市發布實施全國首個規範告知承諾制度的政府規章以來,在可實行告知承諾事項當中,超過70%的企業通過這個方式辦理了許可證,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第三,企業辦事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在“證照分離”改革當中,上海将地方權限内的事項全部接入“一網通辦”,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解決辦事跑動多、材料繁、時間長等問題。目前上海已經有600多類約1.4億證照歸集到市電子證照庫,并且接入“一網通辦”線上平台和線下服務大廳,支撐了上海政府核發的96%的材料在企業辦事時可以“免于提交”。就是說,過去企業到政府窗口辦事,都要帶着很多原來政府核發的證照、文件,現在這些都不用帶了,由窗口工作人員通過電子證照庫調取,這樣就方便了企業。同時,圍繞企業“高效辦成一件事”,對政府業務流程進行革命性再造。比如,以“開辦便利店”為例子,原來開辦一個便利店涉及到食品經營許可、煙草專賣零售許可等6個事項,涉及到很多部門。改革以後,我們把相關流程進行了重新調整,很多事項可以在網上進行并聯辦理,辦理時間可以從原來的38個工作日減少到5個工作日,遞交的材料從原來的53份減少到10份,填表的要素從原來的313項減少到98項,進一步提升了辦事的便捷性。

本輪“證照分離”改革,将從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内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同時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力争2022年底前建立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行業準營規則,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

直接取消審批。外資外貿、工程建設、交通物流、中介服務等領域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在全國範圍内取消6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取消1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

審批改為備案。貿易流通、教育培訓、醫療、食品、金融等領域放開市場準入,在全國範圍内将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為備案管理,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将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為備案管理。

實行告知承諾。農業、制造業、生産服務、生活消費、電信、能源等領域大幅簡化準入審批,在全國範圍内對37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對40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

優化審批服務。涉及“重要工業産品(除食品相關産品、化肥外)生産許可證核發”等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下放審批權限。對“保安服務許可證核發”等256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精簡許可條件和審批材料。對“會計師事務所設立審批”等140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優化審批流程,壓減審批時限。對“海關監管貨物倉儲審批”等18項設定了許可證件有效期限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或者延長許可證件有效期限。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設立審批”等13項設定了許可數量限制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數量限制,或者合理放寬數量限制并定期公布總量控制條件、企業存量、申請排序等情況。

其中,對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是“證照分離”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2020年11月,國務院就全面推行涉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專門印發了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政府職能轉變辦公室、國務院審改辦協調局負責人趙龍飛向界面新聞表示,實行告知承諾,最關鍵的就是要分清楚政府的監管職責和企業的主體責任。具體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政府清楚告知,企業鄭重承諾。對于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政府部門必須完整的、準确的、一次性的告知企業,開展經營需要哪些條件,辦證以後将如何開展監管,違反承諾以後,将承擔哪些後果。這是企業做出承諾的前提。對于未按規定告知造成的損失,由有關主管部門負責。根據政府部門告知的内容,企業要自行檢查能不能達到規定的經營條件,再鄭重做出承諾,因為虛假承諾或者違反承諾造成的損失,應該由企業來承擔。

二是政府依法監管,企業誠信守諾。政府部門在監管中,要按照事先明确告知的監管方式、監管标準來開展監管,并且不得對通過告知承諾這種方式對辦證的企業采取歧視性的監管措施。企業在生産經營中,也要認真兌現承諾,持續符合經營條件,依法依規開展生産經營活動。發現企業不履行承諾或虛假承諾的,要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以後仍然沒有履行承諾的,要依法撤銷相關許可,構成違法的,要依法予以處罰。

三是要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體推進。對涉企經營許可實行告知承諾,既依托企業信用,也影響企業信用。一方面,對于有較嚴重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在信用修複以前,不得适用告知承諾制這個方式辦理涉企經營許可。另一方面,依法将企業履行承諾的情況全面納入信用記錄,依托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加強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共享。政府部門還将結合行業風險和企業信用的情況,在審批監管工作中,依法采取更多差異化的分級分類管理措施,以更有效地激勵守信、懲戒失信。

趙龍飛強調,“必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告知承諾制,對于涉及重大安全,一旦出現問題會造成特别重大損失或者問題難以糾正的事項,是不适用告知承諾制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