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宜興發展願景?俯瞰青龍山公園丁蜀鎮供圖俯瞰青龍山公園丁蜀鎮供圖,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江蘇宜興發展願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俯瞰青龍山公園。丁蜀鎮供圖
俯瞰青龍山公園。丁蜀鎮供圖
中新網宜興11月30日電 (記者 孫權)29日上午,天空放晴,一掃前幾日陰雨連綿的濕冷。家住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金龍名都的趙阿姨正帶着外孫在小區附近的青龍山公園散步,“公園修好以後,我們天天來,就跟‘上班’一樣,這邊風景好,而且對外免費開放。”趙阿姨說,小朋友在家待不住,來公園遛娃,幾乎是她每日的“必修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宜興市鄉鎮工業崛起,開山取料、辦礦采石觸目皆是。礦山開采在給人們帶來财富的同時,也帶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很多礦山開挖後導緻植被覆蓋減少,一個個裸露的宕口成為大地的一塊塊“傷疤”。
昔日廢棄的宕口如今成為美好生活人居環境的重要點綴。 錢曉軍 攝
趙阿姨口中的青龍山公園,其前身就是原青龍山礦區。礦區裡廢棄的宕口,也一度是丁蜀鎮的“另類地标”。
經過多年的深度生态修複改造,昔日廢棄的礦山宕口如今已與宜興黃龍山風景區、蜀山風景區一道串珠成鍊,成為丁蜀鎮新的“風景線”。
丁蜀鎮建設局監督管理科副科長蒼盛告訴記者,随着青龍山公園的建成開放,公園周邊的房子都變得“搶手”起來。“環境好了,人們都願意住在附近,出了門就是公園,這種感覺太好了。”
地處蘇浙皖三省接壤地區的宜興市,擁有江蘇乃至長三角最優越的生态禀賦、最優美的自然環境。
近年來,宜興堅持“生态宜居、生态惠民”的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态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宜居生活的向往,繪就了一幅江南小城的美好生活新畫卷。
俯瞰蓮花蕩,規劃有序。丁蜀鎮供圖
走進宜興,人們仰望天空,看到的是“水晶藍”常駐;遊在宜興,駕車行駛在鄉村旅遊公路上,猶如“人在畫中”;夜宿宜興,置身民宿周邊的湖光山色中,人們流連忘返……
好景色、好空氣、好環境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一幅幅生态美景的背後,是宜興堅持走綠色生态發展之路的不懈努力。
以青龍山公園為例,這個公園的修複建設,正是宜興市生态“覺醒”的一個縮影。
此前,宜興重點将交通主幹道、風景區主要道路可視範圍内的廢棄宕口列入優先整治計劃,加大對複綠、複墾和整治的投入,全力把宜興建成太湖西線一流的人居城市和一流的生态旅遊城市。
在張渚鎮,昔日廢棄的礦山宕口已華麗“變身”,成為江蘇最大的油牡丹種植基地;在湖?鎮,當地白鶴洞、門口山等十幾個廢棄宕口已變成種植園,漸漸披上“綠裝”。
蓮花蕩如今成為宜興及周邊城市的“網紅”打卡地。丁蜀鎮供圖
在丁蜀鎮,除了青龍山公園外,昔日環境髒亂不堪的蓮花蕩也搖身一變,成為宜興及周邊城市的“網紅”打卡地。
記者了解到,為創建美麗鄉村,宜興市已累計投入55.8億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14個村獲評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示範村,218個自然村達到江蘇省“三星級康居鄉村”标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态環境變好了,宜興市的鄉村旅遊也随之風生水起。
近年來,在緻力生态環境優化的同時,宜興市還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特色優勢,将竹、茶、陶、洞、禅等元素與現代生态風情旅遊相結合,通過舉辦國際素食文化節、梁祝戲劇節、湖?楊梅節等活動,将各個鎮(街道)的風情特色充分挖掘,吸引國内外遊客來到此間,拉動旅遊、餐飲、住宿、交通等多項産業,為百姓增産增收助力。
“節假日經常滿房,客人來自上海、蘇州等地,不少是回頭客。”談及經營狀态,大學畢業後就回到湖?鎮龍山村打理民宿的黃劍智如是說。
好的生态環境同時還吸引了好項目的“目光”。
比如,昔日開山采石的張渚鎮,如今美麗鄉村建設由點成片,因此吸引到百億元投資的大項目——宜興國際旅遊度假區(窯湖小鎮)的落戶;過去遠近聞名的“化工之鄉”周鐵鎮,對化工企業持續實行關停并轉,如今成為全國綠色發展典範,吸引了投資200億元的大拈花灣項目成功簽約落戶。
“宜興被譽為‘書畫之鄉’,這裡誕生了一批人們耳熟能詳的書畫家:徐悲鴻、錢松嵒、吳冠中……他們以丹青妙筆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獨特而瑰麗的藝術世界;現在,宜興又用這麼美好的生态環境,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江南畫卷,這難道不是件很有趣的事嗎?”從杭州來宜興度假的周先生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