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原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3:09:21

以行為藝術知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相當長時期在本國内并不受歡迎。但如今,當這位藝術家回到她的出生地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時,她受到了盛大的歡迎。當地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為其舉辦了大型回顧展,還聘請了當地的“重現者”團隊重現了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這是她近50年來第一次在那裡舉辦展覽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是否能吃上一頓午飯還是個未知數。她剛在餐廳裡坐下,就被一位情緒激動的仰慕者打斷,後者沖過來自拍。上完主菜後不久,服務員便回來索要簽名。随後有消息傳來,一位粉絲将44瓶白蘭地送到了她的助手的公寓——自從阿布拉莫維奇上次在她出生的城市貝爾格萊德舉辦展覽以來,每年都送了一瓶。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原(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1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阿布拉莫維奇看上去很得意。“我甚至不喝酒!”她說。

這位藝術家在将近半個世紀後回到貝爾格萊德是一件大事。在整個城市,都有廣告牌,宣傳阿布拉莫維奇女士的作品回顧展在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開幕,廣告牌上展示的是藝術家跨在一匹白色的種馬上(她的2001年影像作品《英雄》中的一幅)。展覽開幕的那天,她的臉登上了塞爾維亞幾乎所有國家報紙的頭版。當你打開電視新聞時,她又出現了。她被當地的權威人士選中了。那些人通常隻對足球和政治腐敗感興趣。

盡管阿布拉莫維奇承認現在在公共場合吃飯成為一種挑戰,但她似乎很享受。她說:“再次來到貝爾格萊德,所有的情緒都向你湧來。我試着不要情緒化,但我做得不是很好。”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原(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2

《英雄》,2001年

這個名為“清理者”(“The Cleaner”)的展覽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次返鄉之旅。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阿布拉莫維奇作品巡展,展出了120多件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作品。該展覽于2017年在斯德哥爾摩現代博物館(Moderna Museet)開幕,經過丹麥、挪威、德國、意大利和波蘭,在最終抵達終點站塞爾維亞之前取得了輝煌的進展。

在這個過程中,它既引起了相當尊重的評論,也引起了足夠讓事情活躍起來的醜聞。今年3月,波蘭的羅馬天主教抗議者抗議展覽,他們認為展覽中的撒旦形象讓他們感到厭惡(阿布拉莫維奇已經疲憊地否認了這一指控)。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50萬人看過涉及事件的影像。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原(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3

Jay Z 和阿布拉莫維奇

在貝爾格萊德,這場展覽讓人想起了一個時代,阿布拉莫維奇用她藝術中至關重要的兇猛來制造頭條,而不是,比如說與Jay-Z之間令人費解的恩怨。展覽參觀者進入“機關槍射擊場”,這是一段循環播放的1971年的聲音片段。再往内部走,這座建築就會響起她喉嚨裡的呻吟和哭聲,從幽靈般的黑白電影裡傳出早期的表演片段。

為了給展覽騰出空間,博物館的全部永久藏品都被放進了儲藏室,還聘請了當地的“重現者”團隊,重現藝術家的過去自我(行為藝術)。

開幕式當晚,一名年輕女子坐在門廳附近的一把椅子上,大喊“藝術必須美麗,藝術家必須美麗”,以此向阿布拉莫維奇女士1975年的作品緻敬。在樓上,兩位表演者——一名男性,另一名女性——僵直地背靠背坐着,他們的長發交織在一起,重現了1977年她與長期合作夥伴烏萊(Ulay)創作的17個小時的作品《時空關系》(Relation in Time)。

或許幸運的是,沒有人試圖重述這位藝術家在貝爾格萊德多年來最臭名昭著的表演“節奏5” (Rhythm 5),這是她1974年第一次試圖将自己的身體耐力推向崩潰的作品。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躺在一顆燃燒的木制作品裡,當地的傳說是,她幾乎窒息而死。

“我們的一個朋友不得不把她拉出來,”塞爾維亞評論家耶爾科•德内格(Jerko Denegri)裡回憶道,“沒有多少人知道她或當時的其他藝術家在做什麼。”

阿布拉莫維奇1946年出生于貝爾格萊德,她在這個當時南斯拉夫首都的城市度過了頭29年。盡管阿布拉莫維奇将自己的童年描述為“荒涼”——在父母的陰影下長大,她還是發現藝術是一種反叛的方式。在薩格勒布學習繪畫後,她加入了聚集在貝爾格萊德學生藝術中心的一群充滿朋克氣息的藝術家團體。

她最早的一個概念作品,涉及到從南斯拉夫空軍發射幾架噴氣式飛機來按照她設計的編隊飛行。遺憾的是沒有實現。“他們打電話給我父親——他當時是個将軍——說:‘她完全瘋了,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 ”她回憶道。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原(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4

展廳現場,用于行為藝術表演的裝置“巴爾幹巴洛克”

後來,另一位藝術家埃拉·米利沃耶維奇(Era Milivojevic)決定在阿布拉莫維奇躺在畫廊的一張桌子上時,用包裝膠帶将她包裹起來,這似乎給了她一種靈感,讓她擺脫一直在制作的聲音藝術和雕塑,轉而使用自己的身體。

根據評論家德内格裡的說法,這些早期在東歐進行的具有廣泛實驗性的行為藝術嘗試,為阿布拉莫維奇後來的創作埋下了種子。他說:“南斯拉夫的局勢是如此活躍和國際化。”“她在這裡的成長和教育,為她的一生奠定了基礎。”

然而,阿布拉莫維奇總是放眼更廣闊的領域,1975年,她搬到了阿姆斯特丹。從那以後的幾年裡,她的事業把她帶到了澳大利亞、巴西、中國、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也帶到了紐約,那裡是她最偉大的藝術政變“藝術家在場”的所在地,也是她目前的基地。有時她回到巴爾幹半島僅僅是為了一次短暫的訪問。“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受歡迎。”她說。

對塞爾維亞來說,勸說阿布拉莫維奇女士回來标志着一個新的開始。塞爾維亞總理已然參與。展覽所在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已經關閉整修了十多年,對于一個以自己的文化曆史為榮的國家來說,這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但自2017年博物館重新開放以來,有一種感覺是,貝爾格萊德正在重新發掘它的藝術魅力,這得益于不斷擴大的畫廊規模和10月沙龍雙年展(October Salon)的舉辦。去年,小野洋子(Yoko Ono)、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和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作品曾在該雙年展上展出。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原(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5

《Freeing the Voice》,1976

“瑪麗娜的展覽将改變一切,”博物館代理館長斯洛博丹·納卡拉達(Slobodan Nakarada)說,他的目标是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裡吸引15萬名遊客——比博物館2018年全年的遊客數量還要多。他說,他希望大量年輕的塞爾維亞人過來觀看,他們從前幾乎沒有機會看到這個國家最著名的在世藝術家的作品。“我們花了44年才讓她回家,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它。”

阿布拉莫維奇說,她對回歸有一種複雜的感覺:雖然她認為這次展覽是一次“回家”,但她也覺得自己仍然像以前一樣流浪。盡管這次展覽是一次職業回顧,但她堅稱這不是告别。“我會工作到死。”她說過多次。

下個月,她将飛赴洛杉矶,開始排練《七死》(Seven Deaths),這是一部受到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職業生涯啟發,但被推遲已久的歌劇,定于4月在慕尼黑首演。2020年9月,另一個大型展覽将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行。

設立一個“阿布拉莫維機構”的計劃已被放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機構Marina Abramovic Institute,簡稱MAI,旨在為“藝術、科學、技術和精神的合作”創造一個全新的空間。阿布拉莫維奇于2012年首次公布該項目,她認為該計劃對紐約哈德遜鎮具有變革性的影響。)在兩年前,哈德遜山谷舊劇院的改建計劃宣告失敗,阿布拉莫維奇宣布計劃終止。而支持者們得知,超過100萬美元的捐款已經花掉,不會退還。(正如《紐約郵報》所言,“藝術家在場,但現金不見了。”)但阿布拉莫維奇說,她很樂觀地認為,也許可以在雅典找到一個可以供她存檔的家。“我真的很想找到一個家。”她說。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原(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6

阿布拉莫維奇在展廳内

她說,在那之後,她需要休息一下,也許是在印度,也許是在中國西部的寺廟。她說:“我真的需要與我自己的公衆保持距離,才能創造。”

然而,在開幕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阿布拉莫維奇似乎和往常一樣不知疲倦。她冷靜地回答記者們用塞爾維亞語提出的問題,話題五花八門,從巴爾幹民歌到她對女權主義的看法,還包括她的日常生活自理。這個問題來自塞爾維亞版的《Hello!》,一家名人八卦雜志。

當被問及她自己的名人身份是否曾與她的藝術目标發生沖突時,這個話題可能觸動了她的神經。阿布拉莫維奇似乎毫不猶豫,停頓了一下,露出了一個諷刺的微笑,然後換成了英語,用伍迪·艾倫的一句台詞進行了回擊::“今天,我是一個明星;明天,我就是一個黑洞(Today, I’m a star; tomorrow, I’m a black hole)。”

展覽将展至2020年1月。

(本文編譯自《紐約時報》,作者系《紐約時報》評論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