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元宵節是要吃元宵嗎

元宵節是要吃元宵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5:50:39

元宵節是要吃元宵嗎(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吃元宵)1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元宵節一定要吃元宵,但是做元宵可是件不簡單的事兒,裡面包含了很多曆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一下元宵背後的文化 故事,讓大家在吃元宵的時候,也能同時享受精神上的食糧。

做元宵首先要有糯米粉。大米最早起源于中國,在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發現了最早的栽培稻,距今約14000—18000年;浙江浦江上山遺址被認為是中國稻 作為農業的開端,距今約10000年。糯米是大米中比較有黏性的一類,把糯米用水泡一夜,再用水磨打成糯米漿,裝在用布袋子再吊一夜,濾去水分之後晾幹 就做成了糯米粉。

元宵節是要吃元宵嗎(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吃元宵)2

在魔法發明之前,無論是米還是面,都隻能吃一粒一粒的。能磨粉的磨大概在2400年前的戰國時期才發明出來,能磨豆漿和剛才糯米漿的水 磨則要到東漢才能出現。也就是說,東漢以後,才出現制作元宵的可能性。 甜味的元宵是元宵種類中重要的一種,甜味主要來自做餡兒時加入的糖。

人類最早的甜味來自于富含糖分的蜂蜜和水果。特别是蜂蜜,含有葡萄糖、果糖和 蔗糖,甜味濃香,是古代最重要的甜味劑之一。人類大概在石器時代就會采集蜂蜜,東漢時可能就出現了養蜂業,我們就可以規模化地獲取蜂蜜了。在蜂蜜 之外,古人還會用發芽的植物種子發酵生産出膠狀的糖,叫做饴糖。到了漢代,粗紅糖(可能就是史籍記載中的石蜜)随着中外交往的頻繁作為貢物引入中 原。

元宵節是要吃元宵嗎(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吃元宵)3

到了唐代,唐太宗派遣使者到古印度地區學習先進熬糖生産技術,用加熱而不是暴曬的方法去除糖漿裡的水分,才最終實現了砂糖的國産化。不過唐代 的砂糖依然泛黃,直到明代中國制糖工匠創制了使用泥漿和專用器具“瓦溜”黃泥脫色法,規模化的白砂糖生産才最終實現。 有了這兩種基礎原料,我們才能做元宵。

首先把喜歡吃的水果尖果之類的食物炸香切碎,加入動物油和糖,攪勻之後攤成薄片,用刀切成小方塊,這就是原料 宵餡兒。

再把元宵餡放入盛有糯米粉的大笸籮裡面晃動,叫做搖元宵。因為元宵餡有黏性,糯米粉也有黏性,搖來搖去就能讓元宵餡粘上糯米粉,糯米粉再 粘上更多的糯米粉,最終就能搖出來一顆一顆雪白的元宵。

元宵節是要吃元宵嗎(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吃元宵)4

至于中國最早什麼時候吃元宵就有好多說法,有人說最早在唐代大家就吃元宵,叫“粉果”;有人說到了宋代才有元宵,叫“浮元子”,還有人說元宵和元 末農民大起義有關。總之,現在元宵和湯圓一起,變成了正月十五上元節的節令食物,圓圓的外形寓意團圓美滿,甜甜的味道寓意生活幸福甜蜜。諸多曆史 文化,化作大家晚餐碗中沉浮在冒着熱氣湯水中的美食,我們與古人共享甜味,我們與曆史共嘗軟糯,我們與未來共品甜蜜。

元宵的由來:

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于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台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絕。一時間,看燈的,聽戲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個洛陽城沸沸騰騰起來。據說,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别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團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習慣叫湯圓。還有呢元宵是這樣來的,而湯圓是一個個手工包出來的。

不論是北方的“滾”元宵,還是南方的“包”湯圓,皆取團圓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征全家人團圓幸福,年年歡聚。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是由來已久習俗。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