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左
結婚後,我學習了一些新技能,同時也培養了新的生活習慣。
買菜做飯、燒水泡茶、穿睡衣逛街、背着手說話,無一不顯三旬老漢的精神風采。
說實話,這些都是我之前想不到的。就拿喝茶來講,記憶中我爺爺特别喜歡喝茶,每次茶葉見底時,他都會讓我幫他捎包茶葉。我想不通那些破葉子到底好在哪裡,但我還是很樂意幫他買東西。
每一次,我都可以留幾塊錢,他是我爺,我是一個“小倒爺”。
01 爺爺的茶
村裡人都叫他“老李頭”,别說,小時候我真以為那是他的名字。
即使在我還沒太多意識的年齡段,我也知道他對我特别好,因為他有求必應。
就像我剛才提到的買茶葉事件,其實當時一包茉莉花茶就兩三塊錢,但他在有零錢的情況下,每次都會給我一張整五塊,裝作不經意,讓我留一些。
有時他也會叫我一起喝茶,用他那個被茶漬染得黑黃黑黃的保溫杯。杯口,總有一股淡淡的、像走在田野中的花香的味道。
平時,他不修邊幅,但泡茶時總格外認真。每次他泡茶必用井水,我不明白:“水甕中那麼多水,何必再浪費力氣?”
他看着水壺,目不轉睛地說:“井裡的水有靈氣,倒在甕中,就變鈍了。”
也不知道他說得是否有道理,我隻記得他打水的樣子。站在井邊,挽起袖子,他将麻繩系在鐵桶上,打一桶清冽的泛着晶亮的井水,然後迅速倒入水壺,用溫火慢慢地燒。
就這樣,一把老壺,燒熟了沉寂的井水。
不一會兒,水燒開了,他将熱水倒入撒滿茶葉的水杯中,瞬間,香氣夢一般彌漫。這時,他總會坐下來,等水溫稍減時,輕輕呷一口,閉上眼,咂摸兩下,頭微點之後,便帶着他的傑作上街。
人家說:“老李頭又帶着茶杯出來了!”
他嘿嘿一笑,徑直走入人群之中。
那時候我還不理解他的孤獨,就看他常常盯着茶水沉思,一晃多年,他的眼也成了茶水般濁黃。我還是個小孩時,常和他一起喝茶,聽他講離奇的故事。
後來我忙着學習,并且外出求學,而他,也發展出了新愛好:養蜂和打麻将。記得我還勸過他,說蜜蜂蟄人、麻将害錢,他聽完,隻是微微搖了搖頭。
回頭看,他其實是想做些事,想找人陪他,暫緩孤獨。
隻是我那時不懂,缺乏共情,看不穿一意孤行後的小悲歡。
02 母親牌面食
天下的面分兩種,一種是我媽做的面,一種是别人的面。
客觀來講,我媽做的面也就那樣,面不夠勁道、臊子也一般,但我覺得很好,能吃出家鄉與童年的味道。
外面千好萬好,于我來講,熟悉的才是最好。
在我家那個小破廚房裡,我媽在裡面做了幾十年的飯。她通常都立在竈台邊,腰系老舊的花格圍裙,揉面,幾下之後,面團便已成形,然後她會用幹淨的布子拭淨案闆,用擀面杖迅速地将面團擀成餅狀。
提刀,切面,“笃笃”之聲不絕,細長的面條在刀光下瞬間成形,而不遠處的鐵鍋中,熱氣騰騰。
這就是我媽做面時的經典場景,許多次,我都坐在門外,一邊剝蒜,一邊和她聊天。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以後你要學做飯,餓了就弄塊面,十來分鐘就能吃上飯。
好像我能學會一樣。
面煮好後,再澆上臊子,一碗美味的母親牌面條便宣告做成。加點醋,再上些自家制的辣椒面,埋頭吃下去,偶爾就一口大蒜,直吃得我熱汗淋漓,大呼過瘾。
在家裡,除了面條,我最愛吃的就是餃子。不過雖然看了許多年,但我還是不會做,感覺包餃子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我隻配吃,幹不了。
在我媽手裡,擀面杖可以任意翻飛, 一個個薄薄圓圓的餃子皮順勢而出。看似簡單的工作,到了我手中卻問題百出:不是皮粘在了擀面杖上,就是擀出的餃子皮奇形怪狀。
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好一碗面。一看就會,上手就廢。
另外,包餃子的前期工作,我媽也把關很細,每道工序都做得很細心。選菜、洗淨、切好、搭配,和成餡後她還會反複加料調和,直到露出滿意的微笑。最後成型的餃子,皮薄餡大,入口滑嫩柔和,咬破濃香四溢,讓人食欲大增。
就是家的味道吧,我至今還沒能做出有那種味道的飯。
也許大人的用心,也隻有等我們成為大人之後,才能真正明白。
03 陝北羊肉
我媳婦是陝北人,每次去陝北,我都能吃到熱乎乎的炖羊肉。
尤其冬天,羊肉配菜,簡直人間美味。
說起來在幹飯上我絕對是一個入鄉随俗的人,從不挑食,來飯就幹。尤其肉類食物,當别人問我合不合口的時候,其實我已經想動筷子了。
炖羊肉的做法其實也簡單。先洗肉、泡出血水、焯水、熱水沖洗、加水加料炖、最後階段再加鹽。炖足兩小時以上,肉熟而軟,入口清香。
那時候,塊狀的肉,在鍋中翻騰至熟時,香氣四溢,直沖人的面門。取碗,撈面,蓋上羊肉和汁水,配上提前準備好的香菜蔥末小鹹菜,一口肉一口面一口嘎嘣脆的鹹菜,大快朵頤。
别處的羊肉我不知道,陝北的炖羊肉,香而不膻,有嚼頭,紋理自然,肉軟而有彈性,一口羊肉一口面,口味滋味千千萬。
當然,羊肉面如果隻來一碗,那肯定是不夠的。
傳聞蘇轼被流放,因薪資微薄,隻能拜托殺羊的人私下給他留點羊脊骨,回家煮熟後拿鹽和酒腌一腌,然後烤至微焦食用。
不得不說,老蘇很懂生活,不僅會吃,還經常發明新做法,後來還發現杏仁茶與羊肉同煮可以去膻,并多次給弟弟寫信說羊肉的美味。
這是有文化的吃貨,也是人類文明的點點星光。每次看到文學作品中精彩的美食描寫,我都會感歎,幸虧那些吃貨有文化,不然那麼美的文字,我們就看不到了。
人間有味,人間有味啊!
04 啤酒烤肉
有人說,選擇一個人,其實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
換種說法也行,選擇一個人,就是選擇一個地方的美食。
去陝北之前我都沒怎麼喝過酒,結婚後,我經過了嚴格且系統的培訓,喝酒、撸串、打牌、搖骰子,手到擒來。不得不說,街邊搖骰子治好了我多年的“社恐”,一來二去,也就放開了。
喝酒時的玩法有很多,大家最常玩的,搖骰子吹牛,用牌玩夢幻金花、打百分、挑黑叉。不過上手最快的還是吹牛,骰子一搖,鬼神難料。
除了喝酒,陝北的烤肉也很好吃,外加一疊醋泡蒜,一口烤肉一口蒜,神仙來了也難辦。
認真講一下醋泡蒜,蒜切片,倒米醋,吃肉時用鐵簽紮一片蒜,先蒜後肉,醋香、蒜香、肉香,三香合一,真的太香。
到了西安,這種吃法就少了。習慣了醋泡蒜以後,感覺那就是烤肉的靈魂,哪頓沒有,自然寡淡無味。而且換别的醋也不行,必須是子長特有的那種藍色包裝的米醋,味酸,勁透,有味道。
前天晚上,子長街頭,我和我嶽父、還有雄雄哥,一起喝啤酒。
三個人一起搖骰吹牛,三個五、四個六,越喊越大聲。酒酣、微醺,那種狀态下,搖骰子最來勁,隔壁桌的人也在大聲聊天,一輛輛出租車,從路邊經過。
這是我幾年前無法想象的場面,那時的我,滿腦子都是書生意氣,最大的夢想就是埋首書卷,然後一個人揮斥方遒。
年齡會把人的想法推向下一個階段,書卷和煙火原來也可以結合。每次雄雄哥說“要不要再來幾瓶”時,我其實挺想說可以,但我知道他的意思是差不多了。
點到為止,下次還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