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廊坊9月6日電 (宋敏濤 邢雪)“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已經有20多年了。”6日,河北省三河市泃陽鎮北關村村民陳克寬,雙手捧着剛剛從一層層保護袋中取出的竹雕作品《教坊伎樂圖》驕傲地說。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竹雕是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并受到喜愛。
圖為陳克寬在竹筒上雕刻。 高澍 攝
“不是所有竹子都能拿來做竹雕,竹生于南,必須選用産自安徽等南方城市,并且竹齡在3年以上的竹子才能雕出好作品。”已經71歲的陳克寬一邊展示雕刻手法,一邊津津樂道地介紹着。
從竹子的選材、矯正、定型,到圖案的構思、畫圖、上圖,再到雕刻、打磨、抛光……每一件作品都必須經曆10餘道工序和成千上萬數不清的刀法精雕細琢而成。
圖為陳克寬竹雕作品《教坊伎樂圖》。 高澍 攝
“這是《赤壁賦》,這是《八仙過海圖》,這是《西廂記》,你看這個《赤壁賦》500多字,刻壞一筆都将前功盡棄,這些考驗的都是手藝人的功力和耐心。”當日,陳克寬拿出珍藏多年的作品一一介紹着,這些作品褪去竹子最初的青澀,唯留歲月打磨的餘味。陳克寬手捧的每一件作品對他來說都是在捧着一件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的珍品。
30多年來,陳克寬精力鑽研竹雕技藝,已将這份情懷融入血液。“年輕時候以這個為生,作品主要供北京首飾公司,現在老了,但還是放不下手裡的刻刀,不為了掙錢,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這門手藝。”陳克寬有些腼腆地說。(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