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文化的構成:學校文化是由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和物質文化構成的。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各群體所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其中最具決定作用的是思想觀念特别是價值觀念。
2.學校文化的功能:導向、激勵、約束、凝聚。
3.制定學校教育制度的依據:
(1)生産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4)人口發展狀況;
(5)本國學制的曆史發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4.現代學制教育制度的類型:
(1)西歐雙軌制(英、法、德):一是為資産階級子女設立的普通教育學校,一是為勞動子女設立的職業教育學校。
(2)單軌制(美) 19世界末20世紀初
(2)分支型學制(蘇聯) 20世紀上半葉
5.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滲透;
(4)高等教育類型日益多樣化;
(5)教育的國際交流加強;
(6)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7)教育社會化與社會化教育;
(8)學曆教育與非學曆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
(1)1902年 壬寅學制 《欽定學堂章程》:我國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
(2)1904年 癸卯學制 《奏定學堂章程》:我國實行的第一個現代學制。
(3)1912-1913年 壬子癸醜學制: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
第一次規定男女同校
(4)1922年 壬戌學制 (“六三三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
(5)199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教育制度,标志着我國教育工作進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是我國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
7.義務教育的含義:依據法律規定,适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義務教育的特征: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
拓展:德國(當時的普魯士)是世界上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
終身教育理論體系最終形成的标志:《教育—财富蘊藏其中》
8.學生自身的特點:可塑性、依賴性、向師性。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在:自覺性、獨立性、創造性。
9.學生是處于不斷發展中的人的含義:
(1)學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
(2)學生具有發展的巨大潛在可能性;
(3)學生具有發展的需要;
(4)學生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
10.現代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責權主體。)
11.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1)教師中心論:學生是一張可以随意塗抹的白紙。
代表人物:赫爾巴特、凱洛夫
(2)學生中心論:學生是教育過程的中心。
代表人物:杜威、盧梭
12.學生的權利:受教育權(法定年限教育權、學習權、公正評價權),人身權(身心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隐私權),财産權。
13.學生的義務:
(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範,尊敬師長,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所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14.教師職業的基本特征:
(1)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2)教師職業是以教書育人為職責的創造性職業。
拓展: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本質的特征。
15.教師的職業角色:“傳道”者,授業解惑者,示範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習者,研究者,學生的朋友,心理醫生。
16.教師勞動的特點:
(1)教師勞動的複雜性和創造性;
(2)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
(3)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範性;
(4)教師勞動的連續性和廣延性。
17.教師的主要權利: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民主管理權、獲取報酬權、進修培訓權
18.教師的職業素養:
(1)教師的道德素養:終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一身作則。
(2)教師的知識素養: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3)教師的能力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組織教育和教學能力,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19.教師專業發展的内容:
(1)專業理想的建立;
(2)專業知識的深化和拓展;
(3)專業能力的提高;
(4)專業自我的形成。
20.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師範教育;
(2)新教師入職指導;
(3)在職培訓;
(4)自我教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