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雛鴨養殖技術有哪些

雛鴨養殖技術有哪些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12 20:00:56

雛鴨養殖技術有哪些(養好雛鴨做好這十條工作)1

小鴨從出殼到30日齡為雛鴨階段,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體溫調節機能較差,消化道容積小,機能不健全。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要針對雛鴨的這些特點,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

1 選擇鴨苗

選擇鴨苗的标準是:①同一時間出雛,體重大,整齊度好。②腹部柔軟,臍帶吸收好。③趾蹼和絨毛有光澤,眼大有神,行動敏捷。

2 調節溫度

維持适宜育雛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之一。調節溫度一般采用火爐、火炕、地下煙道、暖風機、鍋爐等設施。溫度的要求是:1周齡27℃~30℃,2周齡24℃~26℃,3周齡20℃左右。也可觀察雛鴨的精神狀态,如雛鴨擠壓成堆,發出尖叫聲,表示溫度低;如雛鴨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增加,表示溫度高;溫度适宜時,雛鴨均勻散開,活潑好動。

3 先飲溫水

要早飲水,雛鴨出殼24小時左右,先飲溫水(飲涼開水,切忌先食後水),飲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維力素。先飲水,可補充雛鴨出殼時體内所耗去的水分,促進腸道蠕動,排除胎糞,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吸收體内剩餘的蛋黃,以增強食欲感。

4 及時開食

在飲水後即可開食,将混合料或煮熟的大米、小米,有條件者可加蛋黃,撒在塑料布或竹席上,讓雛鴨自由啄食。雛鴨開食3天後,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将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喂給。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适量的青綠飼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5 定時喂料

喂料要少量多餐,七八成飽,防止脹嗉,切忌飽餓不均。雛鴨1~3日齡,每天喂7~8次;4天後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 ~5次;15天後每天喂3~4次。飼喂的時間間隔要均等,晝夜飼喂。

6 營養全價

雛鴨飼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育雛開始1~2周,日糧中含粗蛋白22%,代謝能為2925千卡/千克;第3周粗蛋白19%,代謝能2906千卡/千克,還要補充适量的食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添加劑。雛鴨飼料必須保證質量,嚴防黴爛變質。

7 密度适宜

要選擇适宜的飼養密度,第一周16~18隻/平方米,第二周11~13隻/平方米,第三周9~10隻/平方米,第四周7~8隻/平方米。

8 分群管理

要對雛鴨進行分群管理,切忌強弱不分。每批雛鴨總有強弱情況,管理中應根據強弱分群,飼養上區别對待,以确保群體發育均勻。

9 鍛煉下水

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采食量,切忌長時間旱養。①放水時機:應在出殼1~2周齡,就鍛煉其下水。②放水次數、時間視天氣和鴨齡而定。幼雛1次/日,10~15分鐘/次,以後可每日2次,時間可逐漸延長。③放水方法:先下"小水"(将水放入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濕鴨腳為宜,以後水深逐漸增加。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後,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幹再趕回鴨舍。

10 早防疾病

應防治相結合,切忌輕防重治。①加強雛鴨的飼養與管理,提高雛鴨抗病力。②對環境及設施設備定期消毒。雛鴨怕潮濕,育雛室、運動場要勤換墊料,加強通風,堅持定期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幹爽。食槽、水槽需經常洗刷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機會。③搞好鴨瘟等預防工作。要及時對雛鴨接種疫苗,防治疾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