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35年前,三星堆文明問世,一醒驚天下;35年後,6個祭祀坑的新發掘,再被世界關注。古蜀尋根,文明溯源。文明的形成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總有成長過程。成都平原是否有三星堆文明孕育的基礎呢?3月19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了天下之謎三星堆系列融媒體直播第三場《三星堆從何而來?探訪寶墩遺址》,帶網友一起探索以此遺址命名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文化——寶墩文化。
為了更科學有效地展開考古挖掘工作,寶墩考古人員利用“探方”将發掘區分割為若幹相對獨立的方格,按地層的堆積順序,多學科協作依次挖掘。
△寶墩遺址“探方”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量器物的出土,RTK(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測繪、無人機對寶墩文化時期遺迹的數字化采集,以及環境考古探究成都平原環境的變遷的取樣過程。或許,寶墩考古會不斷填補古蜀文明的空白,将為三星堆文化研究提供新鑰匙。
記者在采訪中了得到,無論是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還是十二橋文化(金沙文化),在文字記載缺失較多的背景下,很多考古人員都變成了“拼圖大師”,從發掘開始,他們将一片片零碎的小陶片進行晾曬、清洗、上号、修複等工序,最終将原物拼湊完整。
寶墩遺址的考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拼湊的不止是陶片,更是成都平原文明前夜的曆史。
寶墩遺址發現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黍、粟及其它植物遺存,記者在現場看到植物遺存提取的全過程,還看到了出土的家豬骨骼,狗、鹿的骨骼。
這些考古證據表明寶墩先民以稻作農業為主,兼有粟作農業;飼養家豬、狗;獵捕鹿、魚、鳥、兔等生物作為食物的補充。稻-粟兼作農業體系和家畜飼養奠定了古蜀文明、乃至天府之國農耕文明的基礎。
從年代學上講,寶墩文化早于三星堆文化。寶墩文化階段,廣泛分布于成都平原的城址、遺址,證明了成都平原擁有孕育三星堆文明的文化沃土。寶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制陶、石器工藝、城牆修築技術、建築形态、生業經濟上有明顯的延續關系,應該說寶墩文化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線索,三星堆文化是在寶墩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原文明因素、長江中下遊文明因素綜合發展而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