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李之體在上課。記者 武長鵬攝
“大家還記得剛入校的時候吧?時間過得真快,翻過年頭就要中考了。你們每個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你們都是優秀的……”近日,43歲的亳州市蒙城縣許疃中學李之體老師走進該校初三(3)班,為學生們鼓勁加油。
“我是教數學的,也兼任全校學生的思政老師。”李之體說。
20多年來,李之體幾次婉拒縣城多個中學的“橄榄枝”,一直堅守在農村的講台上。
“父母不在身邊,我就是你們的爸爸”
1999年從蒙城師範學校畢業後,李之體回到了家鄉——蒙城縣許疃鎮,成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家當年經濟差,讀中專可以早點工作。”李之體說。
2002年,李之體進入許疃中學任教至今。
與皖北衆多農村學校一樣,許疃中學的留守孩子比例也很高。“如果一個班有50人,留守孩子至少有40人。”李之體對記者說,留守孩子常年缺失父母的關愛,當好他們的老師并不容易。
留守孩子小宇(化名)來自單親家庭,平時不愛講話,走路時總是低着頭。一次下雨,他冒雨低頭往食堂走。李之體發現後趕上去為他打起雨傘,還用手攬起他的肩膀。小宇很拘謹,頭低得更低了。李之體用堅定的語氣說:在老師“心中,你不比任何一位學生差,有些方面還要強于别人,為什麼要低着頭呢?”小宇聽後,露出興奮的表情。李之體接着鼓勵他走路時要擡頭挺胸,走出自信,說完還給他做起了示範。看到李老師的樣子,小宇開心地笑了,挺起胸脯和李老師一起走進了食堂。吃完飯,小宇早早地在食堂門口等着李老師。這一次他為李老師打起了雨傘,走路時還刻意挺直了腰杆……這之後,在李老師多次耐心幫助下,小宇變得開朗、陽光。
小英(化名)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和1歲的弟弟跟着爺爺奶奶生活,家裡還有一位90多歲的曾祖母。小英家的“情況比留守兒童還特殊。”李之體說,小英從小就失去了父母關愛,所以不能當着她的面提父母,有的老師稍微批評重了,她能跑出教室。平日裡,李之體就叮囑别的老師,對小英說話注意語氣,同時要同學們說話注意回避“敏感詞”。
“小英和她曾祖母關系很好,生活費都是曾祖母一塊錢、兩塊錢湊出來的。”李之體說,有一天小英家裡傳來消息,曾祖母去世了。李之體擔心小英接受不了會出事,就騎着摩托車送小英到家門口。“到了門口我才敢說。小英情緒比較平穩,向我說了‘謝謝’。我感覺這孩子長大了。”李之體說。小英考入蒙城八中後,李之體經常與小英的班主任聯系,繼續關心小英。2009年,小英考上合肥的一所大學,畢業後在合肥安了家,每次過年回家,都會給李之體打電話:“老師,我回家了。我請你吃飯,有你最喜歡的椒麻雞。”
學生生病了,李之體帶着就醫;學生生活遇到困難,李之體幫着解決;班裡學生的生日也是李之體的“備課内容”“。就算沒有生日蛋糕,全班一起送上祝福,對孩子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大有好處。”李之體說。李之體的家離學校有2公裡遠,為了方便照顧學生,他就搬到學校門口的妹妹家住,“有學生過生日,我會煮上一鍋排骨湯,為孩子加個餐。”
“遇到困難了就說,在外受了委屈也要說,父母不在家,我就是你們的爸爸。有我在,不要怕!”這是李之體常對學生們說的話。好多學生在畢業多年後,仍在節日祝福中親切地稱李老師為“李爸爸”。
在年級組長李之體的帶領下,偏遠落後的許疃中學在2014年獲得全縣中考綜合成績第一的好成績。當年,李之體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李之體和留守孩子在一起。資料圖片(受訪者供圖)
“我多做一點,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從農家走出的李之體深知:在農村讀初中,考上好高中、好大學并不容易。“農村教育相比城裡,主要差在數學和英語上。”李之體說,他之前是語文老師,後改行教起了數學。
2014年秋季開學,李之體的教師團隊在拿下全縣中考第一的好成績後,迎來了又一屆新生。學生韓小傑(化名)引起了李之體的注意。小傑的姐姐也是我“的學生,當初入校時排名倒數,3年後考入蒙城六中,高考上了二本。”李之體說。
“小學六年級最後一次期末考試,小傑語數外三門加起來不到100分。”面對這個成績,李之體有些猶豫,但看到韓小傑期待的眼神,他決定再一次挑戰自己,把這個孩子“帶出來”。
李之體巧妙設計問題讓小傑回答,逐漸恢複他的信心,激發他對數學的興趣。小傑的數學成績不斷進步。
就在一切向好時,青少年成長中的“幺蛾子”出現了。
初二下學期開學,小傑常常熬夜看玄幻小說,上課打瞌睡。在李之體和其他任課老師耐心幫助下,小傑終于戒掉了“玄幻小說”瘾,2017年中考考入蒙城一中,2020年考上了大學。
多年來,李之體和其他老師常常帶領孩子們到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接受教育;到亳州花戲樓、蒙城莊子祠等地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組織孩子們走進許疃敬老院,為老人們打掃衛生、梳頭洗腳,培養孩子們尊老敬老意識。
多年來,李老師帶的留守學生中有近200人考上了大學,其中60多人的高考成績超過一本線。
“農村孩子考出來不容易。我多做一點,就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偷點懶,就可能耽誤了孩子。”李之體說。
“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我”
“李老師不僅培養學生,還培養老師。”許疃中學副校長劉剛說,全校有教職員工105人,其中50餘人是近3年來的新老師,“也就是說,3年時間,老師換了一半。”
李之體是學校“青藍工程”項目負責人,負責培訓年輕教師。3年來,在李之體團隊的培養下,許疃中學年輕教師獲得縣級優質課一等獎8個,一人獲市最美教師提名獎,一人獲市教壇新星稱号。
這麼多年,李之體幾次婉拒了縣城學校的邀請,卻無私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年輕教師。
李之體說,全縣教師是流動的,“一些年輕教師離開對許疃中學也許是損失,但對于蒙城來說,有助于提升全縣的教育質量,是好事。”
近年來,李之體帶領教師團隊兩次被蒙城縣表彰為“優秀師德集體”。許疃中學被表彰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今年教師節前,李之體作為唯一的農村教師,被評為全省教書育人楷模。
和李之體搭班的,是他的愛人韓希俠老師。李之體工作繁忙,就把班主任的擔子交給了妻子。今年暑假,李之體的父親患了重病要到外地治療,兒子剛剛升入高中,他和妻子帶的班級今年又将升入初三。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李之體得以安心地陪父親去外地看病。李之體的孝心換來了父親的欣慰和開心。
秋陽透過樹梢,将溫暖鋪滿校園。許疃中學門口的這些大樹是十幾年前李之體帶着學生們栽種的。我今年40多歲“了,從小李被喊成老李,習慣了這裡的一草一木,舍不得走。”李之體深有感觸地說,看到一個個留守孩子從謹小慎微變得健康向上,通過中考、高考改變人生軌迹,這是最令他高興的事。他為他們而驕傲。
“不少從許疃到縣城讀書的孩子,又因為李之體老師而轉學回來了。”劉剛說,特别是留守孩子的家長,對李老師很信任,都願意把孩子交到他手上。
劉剛告訴記者,縣城一家私立學校曾開出三倍于現在的薪水聘請李之體,李之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城裡好老師多,不缺我一個,但是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我。”李之體說。
10月23日,李之體組織學生們觀看了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直播。他自己又重溫了關于教育工作尤其是鄉村教育工作的講話精神,“我們一定要牢記對我們教師的殷切囑托,為點亮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而努力工作。”(安徽日報記者 武長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