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埃克蘇佩裡,作為一個浪漫的法國人,在《小王子》裡這樣講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在《做家務的男人》中,鏡頭記錄下了王祖藍與太太為女兒籌備生日趴的全過程。媽媽李亞男在廚房裡做寶寶可以吃的蛋糕,手法娴熟,輕車熟路。爸爸王祖藍負責布置生日會現場,徒手打氣球,甚至要踮起腳尖才能擺好氣球造型。
儀式感裡,承載的滿是父母的愛。
或許有網友持不同意見:
“一歲多的孩子,懂什麼,這不是瞎折騰嘛?”
“孩子這麼小,不記事,整這麼多沒用!”
“現在小朋友的東西多貴啊,以後花錢的地方還多着呢……”
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是值得被記錄的。
正是有這些儀式感,這些“沒必要”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在這個跟以往不同的時刻,父母對他的愛、重視和用心,在這種對待生活的态度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明白,生活可以更有趣、更幸福。
01、家庭關系更和睦
儀式感是所有關系當中最好的“保鮮劑”,而新鮮感能夠讓人一直保持好奇,保持一顆探索的心。
02、親子關系更親近
有儀式感的父母會在某些重要的紀念日,節假日送孩子一些禮物,這種表達能夠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愛自己,重視自己。
03、孩子能夠感受到幸福
也能知道儀式感的重要性
以後在自己的人生中也能充滿儀式感,也更加的容易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這就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04、營造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家庭
父母義不容辭
儀式感不僅能夠讓婚姻關系變得更加美好,也能讓養出來的孩子更加向陽、積極、幸福。
早起時家人間互相問候早安,約定無論多忙,一家人都要一起吃早餐,在這個時間裡,放下手機和一切雜事,專心地陪孩子吃飯,親自送孩子去幼兒園,在途中可放一段音樂和孩子共同欣賞,讓孩子說說他在幼兒園開心的事。
中午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我們可借用手機、電腦等工具和孩子有效視頻,隔着屏幕和孩子一起吃飯,說說我們遇到的有趣的事,給孩子唱唱兒歌、念念童謠。
回到家可以給孩子帶上一份喜歡吃的零食,總是讓孩子在的生活有盼望、有驚喜。
晚上給孩子一個睡前儀式,可以和孩子玩一玩親子遊戲,看一部高質量的紀錄片,讀讀繪本,和孩子聊聊天,這也是我們了解孩子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杉本屋妙谷蔬菜果凍
每一個都是果蔬汁,陪伴好搭檔
長此以往,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媽媽是穩定陪伴他的人,盡管父母每天陪伴的時間很有限,但有質量的親子陪伴時光,同樣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