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下午,新民中學蘭國文老師因病去世,他是我小學的同學,又是我共事十七年的同事,謹以此篇,以未悼念。
工作照
曾經皆是少年郎,你我相逢在學堂。
半載時光雖說短,一生情意卻留長。
同牽雙手培桃李,共戰寒風沐雨霜。
聞君駕鶴西遊去,老淚橫流濕眼眶。
蘭國文老師遺體将于2021年3月12日火化,3月13日安葬。
雖然早已經有了心裡準備,但我還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一個同事們眼裡的好同事,街坊鄰居心裡的好男人,學生眼裡的好老師,孩子心中的好父親,帶着他無盡的遺憾,騰着青雲,向着遙遠的天際而去,這一去就永無回頭之日。
這世道到底是怎麼了?僅僅一年多點的時間,我們學校就走了兩位年輕的老師。每每想到這些,我們都要生些感慨,除了健康之外,其他的都是浮雲, 雖然是看得明白,但我們還是在為生活而苦苦奔波。願望是美好的。而現實卻是殘酷的,為了追求心中的那份夢想,往往會把自己折磨的遍體鱗傷,到頭來還是夢一場。
唯存的一張合影
同窗雖隻半年長,情誼今一永不忘。桃子台前留嘻影,羅家廟裡習文章。本該金色年華享,無奈人間風雨狂。還未舉杯來痛飲,聞君今已去天堂。
2021年3月9日下午,我的小學的同窗,工作單位的同事,相識三十多年,同學半年,共事近十七年,現年才46歲的蘭國文老師,留下他未盡的事業,帶着無盡的遺憾,永遠離開了這個他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世界。
蘭國文,因和我是小學同學,我常帶着調侃的語氣叫他蘭先生,每次這次叫他,他都會會心的一笑。
2021年3月9日上午,我因赴銀江在路上出了一點交通事故,去團溪交警隊處理回來後便将車開去遵義修理,直到下午五點過幾分,才看到學校工會主席王老師于下午4:07發在群裡的消息,那是蘭老師已經從醫院回來的消息,從消息的内容上來看,蘭老師已經病重,可能已無康複的可能了。沒想到僅僅過了不到20分鐘,便從群裡傳來了他已經去世的消息,看到這條消息,我的心竟有些發懵,眼睛也濕潤了,關于他的點點滴滴就像放電影一樣逐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構皮灘烏江大橋上
蘭國文老師家住銀江,第一次相識是在1987年,那一年的秋天,我因陪伴年邁的外公而轉學到了銀江小學。銀江,曆來是新民鎮最為落後的地方之一,那時還未撤區并鄉建鎮,我老家五龍村屬馬坪鄉管轄,而銀江則是新民鄉的一個村,銀江小學以羅家廟改建而成,雖為村小,但僅有一百多人。羅家廟建于何時并不知曉,從殘存的碑記來看,複建于鹹豐年間,名叫顯神廟。聽老一輩的人說,那是一個有着四合天井的大廟,不但有正殿和偏殿,還有榭台。解放後,大力興辦教育,就把寺廟改建成了學校,供銀江的農家子弟求知入學。
那是我讀的是四年級,班上隻有二十多名學生,而蘭國文則是二十多名學生中最為老實本分的一個,他不止常會受到其他調皮同學都欺負,就連同樣是老實巴交的我也會偶爾像其他同學一樣欺負他。他是那種從來不會還手的人,所以常常成為了同學們尋開心的對象。他雖然老實本分,但學習卻很踏實,在班上的成績往往跟我不相上交,那時我們的成績在鄉村學校中算起來還算行吧,因而常受到老師們的特别關照。
銀江小學的條件,甭說在三十年前,就算是現在看來,也是整個新民鎮條件最為艱苦的學校之一。那時的銀江小學并不是現在的銀江小學位置,而是在羅家廟,背靠坪上山脈,腳踏上下二寨,左臨沙田,右接吐槽,前可望開陽桃子台,學校周圍數百米皆無水源,如果需要用水也須到一公裡外的沙田去挑。因幾面無山遮擋,那裡的冬天非常的寒冷,條件雖說艱苦,但并沒有阻擋我們對知識的渴求。那時我們班的老師,都是由遠處而來年輕老師,因離家遠,他們一般要周末才回家,他們就利用每天早上上課之前的空餘時間義務為我們補課。那時的上學時間不像現在這麼早,通常要11點鐘才上課,而我們很多時候天剛剛亮就到了學校。
曾經的銀江小學
1988年春,我離開了銀江,回到了故鄉繼續求學,半年的情緣就此告一個段落,之後我雖也常去銀江,但一直未有聯系。
1990年夏天,我們同赴尚嵇參加小升初考試,我們才得以再次見面,直到那時我才知道他已經轉學到了六坪小學。
初中畢業後,我複讀初三,最後進了三中,他有沒有複讀初三,我已經忘記了,而他的高中則是在尚中。高中畢業後,他考入了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而我進入了貴州大學繼續學習。他比我早一年畢業,畢業後他進入了馬坪中學當上了一名鄉村教師,而我第二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新民中學同樣當上了一名鄉村教師,因不在同一所學校,我們之間也少有交往。直到2003年春,兩校合并,時隔十餘年後,我們為共同工作又再次相逢,共同為教育事業奉獻着自己的青春。
走上了工作崗位的他,依然如少年時期般沉默寡言,雖然我們是小學同學,但真正一起談天說地的日子并不多,更不用說舉杯開懷暢飲了。
校運會上
雖然是沉默寡言,但并不影響他對工作的熱情,多年來一直擔任英語科的教學工作,并長期管理學校的圖書室,還擔任過英語教研組組長。
無論是在同事們,還是在街坊鄰居的眼裡,他都是那種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居家型的好男人,幾乎過着學校——家兩點一線的生活,無論是在酒場上,飯局上,還是在牌桌上,幾乎見不到他的身影,即使是學校搞活動統一聚餐,他也隻是吃完飯就離開了,基本不多呆一分鐘。
不善于交往并不代表他對夢想的沒有追求,我們相差不大的年齡,拿着同樣的工資,卻有着相差極大的收獲。當我們還在租房住,他已經在鎮上修了屬于自己新房子,當我們以按揭的方式終于求得一個安身之所時,他已經在市區買了一個門面,當我們剛剛換上屬于自己的摩托車時,他已經買了新的小轎車,當我們好不容易能開上舊的小車時,他又已經在市區買了一套房子。
校運會上
同樣的是單職工家庭,在同樣的單位上班,拿着同樣的工資,可我們的生活總是要慢他幾拍。我們同樣都是土長土長的農村人,但卻缺少他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之外,還利用空閑時間回老家種地,搞養殖,或者是利用寒暑假打零工。正是因為他有着我們沒有的吃苦耐勞精神,才收獲了我沒有的收獲。
本育有一女,二胎開放後又生了一女,一家四口本是其樂融融,不曾想到禍從天降,2020年3月,被查出患有癌,人生的計劃打亂,生活的夢想被摧毀,不得已才離開了講台。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大多數都知道他患了肺癌,但誰也不願意去點穿而破壞他對生活的美好追求的願望。我們私下裡常有議論看望他,可我們又怕給他增加心裡的壓力,破壞他心中的那份美好,去看望他的心願直到他去世亦未能成行。
遊烏江
在去年,還偶爾會從他的朋友圈中,抖音裡記錄的點點滴滴,可以看出他對戰病魔充滿了信心,看到那些,我們心裡還有些慰藉,希望奇迹能夠出現,希望他能早日歸來,和我們共同站在三台講台,向着更加美好的未來展翅高飛。
在他離家學校,在醫院求醫,在家養病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僅僅隻見過他兩次,第一次是2020年的7月,那天下午,我正從向家溝回來的路上,見到他與妻子正帶着孩子正徒步向河邊而去,由于方向不一樣,我們隻是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便就此别過。第二次是2020年的冬天,我從他家門口路過見過一面,從此以後再無見面。雖然知道這病是不治之症,但也常幻想着有朝一日他又能重登講台,繼續追求他的人生之夢
已經很久沒在朋友圈和抖音裡看到他的消息了,直到前幾天看到群裡所轉發的關于他的水滴籌的消息時,才知道他為治病而付出的一切時,我才知道他因病重又再一次住進了醫院接受治療,還未來得及去看望,便是噩耗傳來。
生老病死雖說是自然現象,但我還是無法接受他的離去,蘭國文老師的這一生,是勤勞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也是獲得同事,街坊鄰居認可的一生,在他離世後,很多人都替他感到惋惜。
遊烏江
他這一輩子吃過不少苦,為了讀書,為了工作,為了子女,為了家庭,舍不得穿,舍不得吃,到頭來,因病而去,留給了家人無盡傷痛。
人生太短暫,轉眼之間便化為雲煙,人生這一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家人?為社會?還是為自己?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的問題不一樣,但有一點卻是共識,那便是健康,唯有健康,才是人這一生中最為寶貴的财富。
悼念蘭老師
塵緣未了目難瞑,又讓人間淚不停。同到靈前來祭拜,望君早日登天庭。
永别了,同窗共讀半年的同學,永别了,同校共事十七年的同事,永别了,那個曾經在圖書室裡整理圖書的身影,永别了,那個在校運會上的記錄員,永别了……3月13日是你上山的日子,因我們需要到湄潭學習而無法送你,請諒解我的無奈,願你去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