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我們很多人口中流傳甚廣的一句話。
但是對于這句話的作者,大家就不是很明白了。
其實,它的出處在這裡: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五律,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馮道。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長樂老,被稱為五代宰相。
馮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劉守光,曆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于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闵帝等十位皇帝。
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将相、三公、三師之位。
這樣的一個人物可以說是十分傳奇了。
他雖然擔任了很多朝代的官職,但是他卻是真心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曆史曾經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過幾天,皇帝問馮道:"天下雖然大豐收,百姓的生活好嗎?"
馮道回答:"谷貴餓農,谷賤傷農。"
他把民間的《傷田家詩》獻給了明宗:二月賣新絲,五月粜秋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绮羅筵,遍照逃亡屋。
皇帝聽了之後,十分的感動,說:"此詩很好。"
命人記了下來,在平時常常看看以警醒自己。
馮道這首《天道》其實很有宋詩的味道,前面兩聯"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主要是講道理,和唐詩大不同。
第三聯才有比喻手法的出現:"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這是用冬雪消融,春草自生來比喻天理的循環有道。
他認為政權更叠是難免的。
誰當皇帝,隻要對老百姓好就可以。
正是這種價值觀和态度就決定了他的行為,他才會出使契丹,用近似于阿谀奉承的吹捧避免了中原百姓的戰亂,用貶低後周皇帝不如唐太宗的方式勸阻了禦駕親征平叛。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後世史學家出于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
但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綜合來看,馮道雖然多次變換自己的主公,但是他卻是一個始終做實事的人。
在他看來,不管天下是誰的天下,隻要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他的目的。
其實這麼看來,他的這種做法,也是可取的。
曆史上也有一些人其實是贊同他的做法的。
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