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未來人類适應并進化的生活方式

未來人類适應并進化的生活方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23 18:27:58

撰文 | 羅東

如果問在這個地球上什麼物種與人類社會相似,你會如何回答?可能是猩猩,也可能是猴。但實際上,在哺乳動物世界沒有任何一種野生動物或被人類馴化的“寵物”能像人類一樣建立成員彼此聯結的社會。

在人類外,能建立大規模社會的恐怕隻有螞蟻。不妨稱之為螞蟻社會。莫菲特綜合同行的螞蟻研究,在一些情況下更是将其叫作螞蟻超級社會或螞蟻帝國。他從生物基因的角度看到了螞蟻身上的分工和仇恨,而這與我們目前接受的文化決定論并不完全相同。

未來人類适應并進化的生活方式(能建立超級社會的)1

《從部落到國家:人類社會的崛起、繁榮與衰落》,[美]馬克·W.墨菲特 著,陳友勳 譯,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7月。

趴在地上盯着螞蟻隊伍移動,是多少人的童年經曆啊。在一個人玩耍之時,那些螞蟻還可能成為一種跨越物種的玩伴。

我們之所以蹲下來觀察,好奇心是有的。由螞蟻組成的矩陣秩序過于工整,它們的大腦好像是被提前設定了程序。當然這也是因為相比于其他昆蟲飛鳥,它們是我們最容易靠近的,既不會被吓跑,也不會躲起來,而是“呼之即來”。你隻需帶上一點糖渣或米粒,放在地上,等待數分鐘就可以見到一隻、兩隻、三隻,接着就是一群。還記得嗎?它們行動之高效極其驚人。最早出現的螞蟻——它大概就是昆蟲學家說的“工蟻”——戳了戳你丢下的食物後,摳下一粒,轉身離開,把信号帶回到一個隐密土穴,密密麻麻的一群螞蟻不久就紛至沓來。要是食物并不多,也就是你用來吸引它們的糖渣或米粒量太少,這些家夥是不會蠢到盲目跑來一大群的。它們似乎深知如何計算食物數量與搬運能力,并可以據此安排勞動力,不會浪費,也不會白跑一趟。它們沿着既定線路爬行,左右兩道——甚至還有中間道——分明,除了偶爾停下來交頭接耳,在大多數時間不會迎面撞上。

未來人類适應并進化的生活方式(能建立超級社會的)2

紀錄片《BBC自然世界:沙漠螞蟻帝國(BBC Natural World: Empire of the Desert Ants)》 (2011)劇照。

如果将“社會”在廣義上界定為人與人之間産生鍊接的領域,螞蟻通過分工建立聯系,所誕生的也是一個社會。這個意義上的“社會”看來并非人類所獨有。而按照“人類社會”的命名方法,這個社會大概可以叫“螞蟻社會”。昆蟲生态學家莫菲特(Mark W. Moffett)的《從部落到國家》一書的主題恰如其副标題,探讨的是人類社會的崛起、繁榮與衰落,而使用“崛起”“繁榮”與“衰落”這些詞就意味着他認為社會是周期性的。為了理解人類社會的周期,他把螞蟻社會作為參考,在綜合過去幾年昆蟲學的螞蟻研究之後提出,螞蟻很可能是地球上目前發現生物中與人類最為接近。你也許聽說過這樣的觀點。不過更為人熟知的,或者說更多人認同的生物還是猩猩或猴。最接近的臉型,最相同的行走、站立姿勢,而且會使用工具。那麼,莫菲特的依據是什麼?

他的判斷有一些道理。試想下,一個現代人随時随地都在與陌生人打交道。即便算不上打交道,打照面或擦肩而過也是經常發生的。人們相互間雖然不認識,卻會出入諸如餐館、公交車或人行道等同一個空間。沒有人對此詫異。如果我們将視線拉遠、拉高,以“上帝之眼”俯瞰這一切,能在陌生人世界高密度相處的除了現代人,也隻有螞蟻可以做到。他舉到一個例子,即便帶着一隻螞蟻從甲地前往數裡之外的乙地放下,它也可能不會遇到任何麻煩或不适應,能快速進入當地的螞蟻社會,成為其中一員。而人類社會也隻是到了近代才漸漸能融入完全陌生的異地社會。在億年前,螞蟻社會已經具備這一陌生人聯結能力。

當然,這也并非就意味着螞蟻社會沒有邊界。它們依靠氣味在識别異族螞蟻。“異鄉螞蟻”是螞蟻的地方社會之分,而“異族螞蟻”則是螞蟻的國籍種族之分。莫菲特提到阿根廷螞蟻,一個龐大的帝國,它們建立了自己的戰線,在這一戰線上月均100萬隻螞蟻死亡。來一隻便被殺死一隻。昆蟲學家将其稱為“超級社會”。可見,一隻螞蟻的命運倒不是由遷移距離決定,而是由是否進入邊界線決定,所以哪怕是一步之遙也可能天各一方。而一些螞蟻帝國還将異族幼年螞蟻納入其中,通過改變氣味控制命運,最終建立螞蟻奴隸社會。

未來人類适應并進化的生活方式(能建立超級社會的)3

BBC紀錄片《螞蟻星球(Planet Ant: Life Inside the Colony) 》(2013)劇照。

莫菲特作為昆蟲學家也因此提出生物基因對行為的影響,人和螞蟻一樣,都是生物,而群體之間的分裂、對抗和仇恨“與生俱來”。這在當下是一個比較大膽的主張。文化而非生物基因才被廣泛認為是産生差異的基礎。在人類大航海時代之初,當不同族群逐步大範圍接觸,人們傾向于以生物基因的不同來解釋族群的不同,并劃分優劣。在過去幾十年的反思之中,生物基因之說已經難以服衆。莫菲特倒不是往後退。他的目的是考察昆蟲後去發現生物的一般合作與分裂秩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螞蟻社會也會像他的副标題表示的那樣經曆“人類社會的崛起、繁榮與衰落”。

然而問題在于,螞蟻其實并未發展出解決異族沖突的方案。這是目前人類社會才完成且也隻完成部分的突破。仇恨、戰火并未完全遠去。從我們蹲下來觀察螞蟻的這一畫面中或許會看到兩者的最大不同。螞蟻的分工合作整齊劃一,像極了完全由基因決定的流水線,離開這條線無法生存,而觀察它們的孩子是由他的興趣意志決定的。他可以獨處,也可以站起來去找他的夥伴。在這個意義上也就不難理解人類何以長久以來會認為猩猩或猴而非螞蟻等昆蟲更像“我們”了。

作者 | 羅東

編輯 | 王青

校對 | 吳興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