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明以食為天,點擊右上方“關注”,每天
為你分享美食領域幹貨。
左圖1:雪花牛肉對應分布識别圖 右圖2: 國外牛肉級别對等表“美國、澳洲、日本”
和牛是一種肉牛品種,因其肉質鮮美,大理石紋路明顯,而成為衆多食客的心頭好,沒有比來上一片高等級的和牛更讓人欣慰的事情了。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和牛等級是如何劃分的?通常在飯店聽到的M6、M8又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讓我為大家一一揭開。
和牛因地域不同,被劃分為各種流派,其中在和牛界主流的玩家當屬日本和牛、澳洲和牛以及美國和牛了。
01 日本和牛
說到和牛,首先想到的便會是日本,和牛起源于日本,随後推向全球。在日本,和牛有200多個品牌,每個品牌根據其飼養區域,血統,品種,等級,飼養方法和飼養時間長短等不同标準來劃分。
日本和牛按照可食用比率(A~C,表示一頭牛身上可食部分的比例)與肉質等級(1~5,對肉的紋理,肉的色澤,肉的松緊和質感以及脂肪的顔色、光澤和品質的綜合評價),總共分為15級,可食用比率分A.B.C,而肉質等級分1~5,也就是分為A1~A5, B1~B5,C1~C5共15級,其中A5為最高級。由于其和牛等級劃分嚴格,作為普通食客我們一般隻要記住A1~A5五個等級即可。
02 澳洲和牛
在日本以外,澳大利亞是擁有最多“和牛品種”的國家。走進餐廳,你會發現澳洲和牛才是中國和牛界餐廳的“霸王”,包括很多挂着日式招牌的餐廳,走進去都是采用澳洲和牛為食物原料。
澳洲和牛有别于日本和牛分A1至A5的分類法(最高級為A5),而是以肉色深淺和脂肪分布來劃分成M1至M12級(主要為M4至M12級),越高級的和牛,脂肪和肉的比率越高,而且分布更平均,M12的肉與脂肪比例高達50%,隻有少于5%的和牛可達到此級數;市面多數的澳洲和牛都屬M8至M10級(相等于日本的 A3級 ),脂肪比率約達30-35%。
03 美國和牛
近年來國内一些餐廳由于考慮到成本等因素,開始引入美國和牛。漸漸地,美國和牛在國人的餐廳中占有一席之地。
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Academic Decathlon,USDA)以大理石紋(Marbling)分布與牛的屠宰的年齡将牛肉分成八類Prime(極佳級)、Choice(特選級)、Select(上選級)、Standard(标準級) 、Commercial(商業級)、Utility(實用級)、Cutter(切割級)和Canner(制罐級);前五個等級消費者能夠直接購買(前三為主),後三個級别則更多用來做成加工食品。
美國和牛協會并未明确美産和牛肉質标準,其中黑毛和牛與安格斯的雜交品種在美國占主要地位,其等級可以達到USDA評分系統最高級别Prime以上的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