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
作為世界上唯一現存的最古老文字,漢字的魅力經過了曆史長河的淘洗依然熠熠閃光。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承載了中華的曆史軌迹和豐富成果,展現了古往今來中國人的偉大創造和思想成就,現如今的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也是從文字記載中汲取營養和智慧。
提到漢字,我們就不能不提造字的祖先——倉颉了。倉颉,相傳為中國“五帝”之首黃帝的左史官 ,古籍中稱其"龍顔四目,生有睿德"。《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颉見鳥獸的足迹受啟發,分類别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關于倉颉造字,這還有一段傳說。
據說有一次,黃帝的軍隊和蚩尤的軍隊交戰,雙方打得難分難解,勝負未分。黃帝準備改變戰術,叫倉颉把作戰圖拿來,倉颉一摸,哎呀,身上帶的作戰地圖早已丢失,黃帝又氣又急,隻好暫且收兵回營。
黃帝對倉颉說:“你是我身邊最聰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關頭把作戰地圖丢失?這是多麼大的過錯啊!”倉颉回答說:“黃帝,如今人多事雜,又要經常打仗,用結繩記事,刻木為号的傳令辦法實在難以應付。照這樣下去以後還會出更大的亂子。”黃帝問:“那該怎麼辦?”倉颉說:“隻有一種圖,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用這種圖把你要說的話畫出來,人們都會照你的意思去做。”黃帝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便說:“好吧,今後邊你就不要随軍打仗了,專門留下來給咱們畫圖造字吧!”
這下可把倉颉難住了。圖和字怎麼造呢?于是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過去了,眼看已到冬天,倉颉還沒有想出造字的辦法來。
有一天夜裡下了一場大雪,倉颉一早起來到山上去打獵,隻見滿山遍野白雪皚皚,山川樹木全被大雪覆蓋。倉颉轉了一座山,也未見到一個獵物。正準備下山回去突然從樹林裡竄出來兩隻山雞,在雪地上覓食。山雞走過後,在雪地上留下了兩行長長的爪印。
接着,又有兩隻小鹿也竄出樹林,發現人後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倉颉看得出神,把打獵的事早已忘得一幹二淨。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對比,發現形狀不一樣。于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
世界上任何東西,隻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不就成了字嗎!想到這裡,倉颉心花怒放,回去後就把他的這個想法向黃帝報告。黃帝聽後笑看說:“我說過,你是個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飛禽走獸,都按照象形造出字來,我再頒布天下。”從這以後,倉颉每日仰觀日月星辰,俯察鳥獸山川,創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馬、雞、犬這些字都造出來了。
傳聞倉颉造字成之日,舉國歡騰,上蒼感動的涕淚橫流,把谷子像雨一樣嘩嘩地降下來,吓得鬼怪夜裡啾啾地哭起來,即《淮南子》記載的"天雨粟,鬼夜啼"。
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
後來漢字從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西周時演變成籀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于魏晉南北朝,然後通行至今。
漢字發展演變曆史悠久,若想全面了解,肯定得花費一番功夫,因此特向大家介紹一本關于漢字的圖書——《漢字細說》,隻此一本就可以了解漢字的前世今生。
此書的前身是林藜先生所著的《一日一字》共1100 多字的漢字叢書,後在原版的基礎上将内容重新進行了梳理與整理。
本書按照漢字的常用字規律與特點,第一輯篩選出其中最常用的100 字,增加了漢字的演變過程,展現漢字在曆史長河的發展進化過程,使字義解讀更加有理可講,有據可依,生動直觀。
編者将原有的字義解讀部分重新進行内容建構,從“字義源流”“漢字連連看”“說文解字”多個維度來表現,使内容路線更加清晰明了。
本書還特别增加了曆代名畫的精美插圖,插圖是字義源流與诠釋的補充與延伸,讓内容更加直觀生動,使漢字學習更加親切活潑。同時,豐富多樣的曆代名畫,不僅讓讀者受到藝術的熏染,還可以滋養其曆史文化背景和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