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臨終有什麼護理

臨終有什麼護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7 17:07:40

臨終有什麼護理(臨終前護理别做錯了)1

護理人員對臨終患者進行關懷。

臨終有什麼護理(臨終前護理别做錯了)2

羅岚與服務對象擁抱,給予對方溫暖。

特稿

3月25日周五當天,中雨、大雨輪番登場,廣州市黃埔區紅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站負責人、副主任護師羅岚騎着她的電動自行車,披着雨衣,帶記者穿梭在社區裡的街頭巷尾。在這裡工作了十幾年,照護過幾百名臨終病人,這片街巷的每一個角落似乎都已印在她的腦海裡,何時前進、左拐或是右拐,都不需要一絲觀察。記者跟随羅岚一起去探望那些“行走在生命盡頭”的病患和其家屬,并采訪了業内專家,探讨對于臨終病患和家屬,社會可以怎樣給予更好的支持。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生命末期評估表”:

讓家屬得知“生命的倒計時”

據介紹,護理站每收治一名疾病終末期病人,羅岚都要和醫生先共同進行初步評估,依據“生命末期評估表”進行打分,根據得分初步判斷病人的生存期,然後召集家屬召開“家庭會議”,讓家屬們為即将來臨的死亡做好準備。“這個打分準嗎?”記者問。“對于癌症患者來說,可以說非常準确。”羅岚介紹,“生命末期評估表”是從“攝入”“體能生活”“年齡”“呼吸”“神志”“血壓”“脈搏”“營養狀态”“髒器狀況”“體溫”“尿量”和“水腫”等多方面對病人的情況進行細緻的評分。“準确評估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老衰患者的生存時間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調适患者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心理曆程,協助家屬完成後事安排,從而讓患者安詳地接受死亡;另一方面可以幫助醫護人員決定臨終關懷的介入時機,更好地評估和掌握患者病情狀況,制定最優照護方案,改善臨終患者的生存質量。”

羅岚接觸過的臨終患者有幾百例,在這個過程中,她目睹了很多患者及家屬由于對臨終關懷知識的不了解,使得最後患者非常痛苦,家屬也留下了很多遺憾。“其實對家屬來說,患者的死亡可能并不是最難受的,難受的是其過程是否痛苦。有一部分患者家屬經過賦能教育後可以很好地配合我們,讓患者在生命的最後相對來說走得更坦然一些。”

去年11月份,羅岚收到了一單個案求助,76歲的李婆婆(化名)被确診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型多發轉移。“過去4年來,她接受了目前國内最好的治療,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走到了疾病的最後。醫生建議她回家休養,由于大量癌性壞死組織的堵塞和組織破壞,李婆婆鼻部塌陷,已無法正常進食,靠從胃造瘘管滴入營養液維持生命。她帶了胃造瘘管回家,然而每天瘘口處大量滲液的處理換藥、止痛貼的使用、監測血糖、使用胰島素、翻身拍背等每樣操作都令家屬難以适從。”在羅岚和李婆婆女兒的溝通中她得知,家屬充分感受到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也清楚疾病已無法治愈,不再接受增加痛苦的治療,但出院時醫生并沒告知家屬李婆婆的預期生存時間。

給李婆婆處理好造瘘管的換藥,并指導了家屬胰島素的使用和翻身拍背等賦能教育後,經過“生命末期評估表”的評估,羅岚給出了46分,這意味着:患者的預期生命時間進入倒計時,大概隻有20多天了。到第二次上門時,羅岚就跟家屬溝通:“請把家裡人都叫過來,我要給你們召開一個家庭會議。”在家庭會議上,羅岚坦然而清楚地告訴了患者家人她的評估結果。“當時有家屬就哭了,說覺得她媽媽身體還好,還能坐在椅子上玩手機,不可能病情這麼快。”然而羅岚明确地告知:癌症的進展到了後面其實是“跳崖式”的,進展會非常快,而患者的狀況是一天不如一天的。若沒有專業的評估,家屬不可能知道老人家的生命隻剩下20多天了。最後家屬們接受了現實,并根據羅岚的建議進行一些包括傷口換藥、芳香療法、艾灸、清理壞死組織等緩和治療護理;羅岚還建議家屬們多多陪伴老人,一起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

經過護理站的護士5次上門護理後,李婆婆的生活質量有了一些提高,但家屬們也确實感受到了生命的凋零過程:短短20多天裡,李婆婆從可以坐椅子玩手機到坐輪椅到開始卧床,日漸消瘦,最後出現了臨終前昏睡,評估分隻有18分了。

羅岚又再次召集家屬們開會,告知他們:這個時候應該把一些老人家未了的心願,包括該見的人,最後地點的選擇等都準備好,家屬們對此非常感激和配合。到了最後三天,羅岚聯系了一家腫瘤醫院的VIP病房,提前做好入院前準備,讓李婆婆的家裡人能夠陪伴她走完人生,并且明确告知家屬,到最後沒有必要給病人補液,因為在生命末期常常合并腎功能衰竭,水液無法排出,補液會增加患者的呼吸困難,身體會越來越腫。最後,李婆婆很平靜地離開了,家屬也在她最後的時間給予了最好的陪伴。

“生死兩相安”

讓照顧者得到慰藉

多年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羅岚還發現,相比臨終的患者,對于其照顧者的關懷有時也顯得尤為重要。“這常常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群體,而實際上,在多年照顧病人的過程中,照顧者的身心也是相當疲憊。”羅岚表示,“安甯療護的準則是:生命有尊嚴、照護有質量、生死兩相安,在關注臨終患者的同時,他們的主要照顧者也需要更多的關懷。”

在黃埔區紅山街社區衛生中心的安甯療護中心病房裡,62歲的患者陳叔正用力喘着氣。羅岚告訴記者,陳叔喘氣時發出了“死亡咆哮”,這意味着其生命很可能隻剩下一周左右的時間。“随着死亡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松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這時候如果用吸引器吸痰常常會失敗,并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将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得高一些,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是安安靜靜地走向死亡。”羅岚說完一邊在陳叔的耳邊呼喚着“陳叔,陳叔”,一邊輕輕地幫他側身。

與此同時,陳叔的老伴羅姨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陳叔和羅姨十分恩愛,2013年陳叔生病之前,他們一起開檔口賣衣服,生活雖然平淡卻也非常幸福。2013年陳叔突然眼睛看不見,去醫院檢查才發現不幸患上了腦部腫瘤,腫瘤壓迫了視神經導緻失明,随着病情的發展,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紛紛襲來,尤其是去年11月陳叔骨折後卧床不起,多器官漸漸衰竭。談起即将離去的老伴,羅姨邊哭邊告訴記者,雖有萬般不舍,但她也不忍心再看到陳叔在家裡被病痛折磨的樣子。“在安甯療護病房裡,有專業的照護,他可以少一些痛苦。”

前不久接陳叔入院時,羅岚還看見羅姨捧着陳叔的臉親吻。然而陳叔的病的确讓羅姨九年來耗盡了心力體力,已不能自支。

羅岚辦公室的牆上貼着“照顧者負擔量表”,其中包括“沒有足夠的睡眠、身體相當疲累、健康受到影響、必須一直注意着患者以防出現危險狀況、影響社交生活”等内容,讓人看了不免感同身受。而有了安甯療護病房的支撐,羅姨總算得到了一些身體和情緒上的喘息。

“臨終關懷也包括對患者家屬進行哀傷輔導、賦能教育和及時提醒喪葬準備。哀傷輔導不是始于患者過世之後,而是在患者過世之前就開始,這樣有助于患者家屬坦然地接受現實,盡快回到生活的正常軌道。”從羅岚的經驗來看,如果臨終關懷做得及時和專業,患者和家屬在心理上都能得到非常大的慰藉。

生命最盡頭 家人能做什麼

“我希望能夠把這種理念推廣出去,讓普通的老百姓都能接受到這樣的理念,讓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夠盡量少一點痛苦。”羅岚介紹:“老年人晚(末)期疾病的特征為:軀體症狀的不斷惡化,心理痛苦的不斷增加,精神上的負面影響加劇,機體難以忍耐疼痛和其它不适的折磨,存活時間短暫。其心靈上的摧殘難以想象。” 羅岚表示,有些老人在臨終時會很安詳,猶如睡覺一般靜靜地過世,但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形。

患者在臨終時,往往會面臨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問題,這種情況下,照顧者應該為他輔助吸氧,進行喂食喂水嗎?當臨終患者表現出不愛蓋被子的狀态時,照顧者需要為其蓋上被子嗎?羅岚對以上話題進行了解釋。

不必輔助吸氧——“老人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由于疾病種類不同,老人終末期的征兆也各異,如呼吸困難,呼吸衰竭使臨終病人喘氣困難,或進氣多,出氣少,這時候,給予吸氧的做法是不妥的。病人已失去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氧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饑餓’。正确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風扇,用小風扇吹向患者臉部,緩解呼吸困難,給病床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使用嗎啡或合成麻醉劑也是減輕病人喘氣困難和焦慮的有效方法。”

禁食禁水——“臨終病人吞咽困難無法進食或飲水時,家屬用胃管喂食物和水,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瀕死病人不會感到饑餓,相反,饑餓可生成酮體,能減輕疼痛和産生欣快感。這時候如果強制喂食進水,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會造成窒息,并導緻患者出現疼痛。正确的做法是:禁食和禁水。”

不蓋被子——“臨終病人皮膚摸上去冰涼,這是因為病人處于脫水狀态,周圍循環的血液銳減。此時加蓋被褥保溫的作法是沒有用的,絕大多數病人加蓋一點點被褥都會覺得太重而無法忍受。正确的處理方法是不蓋被子。”

聽覺最後消失——此外,臨終病人在瀕死狀态時,心電圖呈一條線,這時呼吸、心跳停止,宣告臨床死亡。然而研究表明:這時如果測腦電圖,還可以放電5~7分鐘,因此這時期如果家屬表現出痛苦,也可能會增加病人的痛苦。“一些臨終病人最先消失的是視覺,而聽覺是最後消失的。因此,不想讓臨終病人聽到的話,最好也不要說。這時候可以說告慰寬心的話:祝其放心,一路走好。”

生死“擺渡人”

讓将逝者被愛與溫暖包圍

“癌性疼痛、各種管道、氣管切開、壓瘡、糖尿病足……我們能做的就是症狀護理、舒适護理、指導護理員賦能教育,讓患者在生命的最後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尊嚴。”十幾年來,照護了幾百個臨終病人,羅岚帶領黃埔區紅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站獲得了“廣州市及周邊地區安甯療護協作網絡成員首批單位”“廣東省基層衛生協會培訓基地”“廣州市為老服務公益創投活動優秀項目”等榮譽,“醫養護居送”的紅山模式讓其成為全國醫養結合管理典型單位,也吸引着知名高校的教授、研究生前來進行臨終關懷的田野調查,并參與《全國安甯療護教材》的編寫。羅岚如今最想做的,是把臨終關懷的理念和方法傳播給更多人,讓更多患者走好生命的最後一程。

2021年7月,羅岚被評選為敬業奉獻類“廣州好人”。之所以在這一領域投入這麼多時間和熱情,羅岚坦承和自己的經曆有關。在她36歲那一年,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我的丈夫39歲時被确診為肝癌,發現時他還沒有任何症狀,但已經是晚期了。我帶着他在省内最好的醫院治療,花了近30萬元,但他隻堅持了10個月。在最後的幾個月裡幾乎都在消融-介入中度過,每次從超聲介入科出來,我看到他臉色蒼白,人又瘦小了一圈,那種心痛至今無法釋懷。最後他拒絕做任何有創的治療,平靜地做好遺囑公證。我從那個時候就開始接觸安甯療護了。丈夫當時跟我說‘你是護士,一定要把這個理念傳播出去,能幫助别的人,不要像我這樣過度治療,過程太痛苦了’。”

在采訪的最後,羅岚告訴記者:“在疾病終末期,我們希望用專業知識,包括終末期的判斷、護理,以及整合社會學、人類學和醫患溝通技巧等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的心理關懷,讓臨終病人獲得意義感和尊嚴感,讓患者和家人有機會表達愛、悲傷和道别,直到生命結束都被愛和溫暖包圍。”

來源: 廣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