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了,很多人的生活樂趣大概就是飯前飯後來杯冰水,可總有人提醒“不要喝冰的,對腸胃不好”~
很多人都覺得,冷水不宜喝,而熱水則算得上是一副“良藥”,感冒、發燒、肚子疼……都強調“多喝熱水”。但你有沒有想過,冰水真的很傷胃嗎?而我國腸胃病高發,究竟和哪些因素有關?
01
冰水真的會傷胃嗎?
很多人覺得,自己一喝冰水就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問題,所以将冰水看成是“洪水猛獸”。事實上,胃部不适并不能隻怪冰水。
涼東西穿過口腔、食道,到胃裡時已經沒那麼冷了,特别是在含在嘴裡慢慢吃或吃得很少的時候,一般不會達到傷害腸胃的地步。
而人又是恒溫動物,身體有一套嚴密的溫度調節機制,胃内溫度變化都會控制在0.3℃内——你喝冰水時身體會打顫,就是體溫中樞給身體發出信号,通過肌肉顫動産生更多熱量來恢複胃内溫度正常。
至于為什麼有人喝冰水會不舒服,主要是由于:
對冷的東西敏感
不同人對于冷的反應和耐受程度不同,一喝冰水就不舒服,可能是因為消化道平滑肌對溫度相對更敏感,吃下的冰冷食物讓胃腸道發生了痙攣。
水不幹淨
喝冰水不适還可能與水不幹淨有關,水中若有一些細菌、寄生蟲等,可能導緻腹痛、腹瀉。
雖說冷水、熱水本質上不會有太大的區别,但是這類人群,還是要多加注意:
本身胃腸道不好的人群,比如患有腸易激綜合征、腸胃消化功能不好、或者有胃腸疾病的人群。冰水會刺激胃部血管出現短暫的收縮以及腸道痙攣,導緻胃痛、腹瀉等。
有偏頭痛史的人群。這些人群在進食一些冰冷食物時,會使口腔黏膜受刺激,進而導緻頭部以及面部血管收縮,影響神經中樞,引發頭痛。
運動過後。運動以後,胃腸的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此時喝冰水會刺激胃腸道血管、黏膜,使胃腸道血管、黏膜急劇收縮,導緻胃腸道痙攣,從而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小貼士
熱水也并不是溫度越高就越好,過燙的水反而會損傷食管黏膜以及消化道黏膜等,增加罹患食管癌的可能,所以日常飲水、飲食以溫和為宜,不要超過65℃。
02
國人腸胃病高發,主要有6個誘因
幽門螺旋杆菌是一種生活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各區域的細菌,它可以引起胃黏膜輕度慢性發炎,甚至引發胃潰瘍和胃癌。
而我國胃幽門螺杆菌的感染率高達59%,7億人受其感染,這主要與平時的一些習慣有關,比如餐具清潔不到位、一筷多用、給孩子喂食時喜歡口口相傳、喜歡用手直接抓取食品等。
因此,生活中需要嚴格地重視個人衛生,飯前飯後勤洗手、使用公筷、少吃生食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風險。
酒精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乙醇。飲酒後,乙醇會在胃中儲留,可使胃黏膜變薄,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進而引發胃痛、反酸等慢性淺表性胃炎症狀。酒還是能不喝就不喝吧~
醬菜、臘肉鹹魚、腐乳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傳統食物,但這些食物的共性就是含鹽量過高。而長期高鹽飲食,會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黏膜抵抗力,甚至導緻胃炎、胃潰瘍、胃穿孔等一系列胃腸道疾病。
并且,部分高鹽食物中還含有大量硝酸鹽,在胃内被還原後,可與食物中的胺結合,形成有緻癌作用的亞硝酸铵等N-亞硝基化合物,從而誘發細胞惡變。
所以每日的食鹽量要少于5克,腌制的、加工的食物要少吃,另外,購買包裝食品的時候最好看一下配料表,建議選擇低鹽的。
饑一頓飽一頓是很多人的常态。而如果三餐不規律,胃酸分泌也沒有固定的時間,就容易打破正常的平衡狀态,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從而誘發消化不良、反酸燒心、胃糜爛、胃潰瘍等病症。
因此,平時要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生活習慣,每餐隻吃七八分飽,有助于讓胃功能更協調。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氣得我飯都吃不下”、“氣得胃疼”等,其實胃與情緒确實關系密切。
胃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大腦”,是最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器官之一。數據顯示,57%~7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有情緒異常。
像焦慮、抑郁、恐懼等壓抑性情緒,常導緻胃腸道動力低下,易引發食欲不振、嗳氣、打嗝、早飽、飽脹等不适;而憤怒、生氣等較為亢奮的情緒,可導緻胃腸高動力反應,引起胃酸分泌、胃腸蠕動增加,誘發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等。
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學會控制情緒,想生氣或者發怒的時候多做深呼吸、聽聽音樂、跑跑步,讓自己平靜下來;心情不好的時候别自己悶着,和朋友出去逛逛街、旅旅遊,放松一下~
美國洛杉矶醫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睡眠不足的人,其胃病發病率是一般人的3~4倍!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的胃裡缺乏TFF蛋白。
TFF蛋白能在胃黏膜上形成一種黏液膜,一方面能減少堅硬物質損傷胃黏膜,另一方面,由于其是弱堿性的,能有效阻止胃酸對胃黏膜的腐蝕作用。
而實驗數據顯示,夜間熟睡時分泌的TFF蛋白,相當于白天一天分泌的20~30倍。長期熬夜,TFF蛋白分泌減少,胃的保護、修複能力減弱,胃病自然就找上門了。所以還是早點睡吧~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最好每年都能做個胃鏡檢查,尤其是日常有抽煙酗酒、喜食腌制油膩食物習慣的,或本身有胃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
作者: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