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4:36:51

摘要:中國市場不能出問題,不能繼續這樣(歡迎關注杠杆遊戲)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大衆和華為即将擦出激情火花?

從上周開始,大衆汽車拟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的消息就開始流傳。

最早的源頭,大概出自德國财經媒體《經理人雜志》報道:

大衆汽車集團正在與華為公司展開談判,計劃以數十億歐元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

報道指出,大衆集團領導人已經就這筆交易進行了幾個月的談判,其中還涉及大衆尚未精通的技術系統。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2

圖表來源|界面(特此感謝)

接着,杠杆遊戲看到,一位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雙方的确在洽談當中。大緻的合作形式是,雙方成立合資公司,該公司由大衆出資并控股,而華為提供技術,成為大衆的tier1(一級供應商)。

“相當于華為把自動駕駛業務賣給了大衆,價格可能在一百億人民币左右”,上述知情人士稱,具體數額仍在商讨當中。德媒報道則稱,雙方對價格的預期差異較大。

不過,大衆汽車集團對此表示不予置評,華為方面則暫時未有回應。

消息真僞有待确認,據說3月底就會有進一步消息,我們拭目以待。

本周“杠杆觀車”不寫華為。華為這2年各方面承壓,同時表示不造車,永遠做供應商,但外界總是持懷疑态度。

我想說說大衆。大衆汽車作為傳統汽車巨頭,這2年從巅峰滑落,銷量持續下滑;同時新能源轉型第一仗并不漂亮……

誰不想在中國打一個翻身仗?大衆在華這麼多年,家業繁茂,收購也好、合作也罷,可以和華為自動駕駛業務搞上,也是新的背書和砝碼。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3

1、大衆在華銷售持續下滑

大衆汽車集團有多個乘用車品牌在我國開展業務,豪車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等以進口方式銷售,大衆、奧迪、捷達、斯柯達等則有合資工廠生産。

國内生産企業主要2家,一汽大衆、上汽大衆。

大衆汽車集團的進口車銷售總量,相對合資來說要小不少,杠杆遊戲不多談。

我們主要談合資企業的表現。

日前一汽大衆發布了2022年1月銷量快報。

終端總計售出195871輛,含奧迪進口車。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4

圖表來源|一汽大衆2022年1月銷量快報

2022年初,一汽集團總經理邱現東在年會上公布了2022年的銷量目标410萬輛。其中,一汽大衆需要承擔200萬輛的銷量任務。

這樣看的話,杠杆遊戲覺得,一汽大衆1月的銷量似乎還可以。

不過和2021年同期比則是下滑的。2021年1月,一汽大衆銷量超24萬輛,含奧迪進口車。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5

圖表來源|一汽大衆2021年1月銷量快報

具體來說,2022年1月,大衆品牌銷售105761輛,而2021年同期,大衆品牌銷量如上圖,140499輛。

實事求是地說,下滑幅度不低。

同樣,2022年1月奧迪品牌銷售7萬輛,較2021年同期的近8.7萬輛,下滑也不少。

捷達品牌是表現不錯的。從2021年1月的14200輛,增長到20022輛,增速超40%。

然後我們看上汽大衆那邊,2022年1月産銷快報披露,上汽大衆銷售為130607輛,2021年同期為86100輛,增長高達51.69%。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6

圖表來源|上海集團公告

如果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加一起,兩家公司2022年1月銷量為32.65萬輛,2021年同期為32.77萬輛,略有下滑,還算過得去。

而如果看2021全年,一汽大衆披露,累計終端銷售新車達1,857,777輛(含奧迪進口車),其中大衆品牌終端銷售988,677輛,奧迪品牌終端銷售700,088輛(含79,388輛進口車型),捷達品牌終端銷售169,012輛。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7

圖表來源|一汽大衆披露

2020全年,一汽大衆新車銷量達到了2,161,888輛車(含奧迪進口車),2020年同比2019年增長1.5%,而2021年較2020年下滑了30萬輛。

上汽大衆的情況完全一緻。上汽集團2021年12月産銷快報披露,2021全年,上汽大衆銷售124.20萬輛車,2020年則為150.55萬輛,下滑17.50%。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8

圖表來源|上海集團公告

根據我國工信部數據,2021年,我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3年的下降趨勢。

乘用車方面,2021産銷分别完成2140.8萬輛和2148.2萬輛,同比分别增長7.1%和6.5%。

如果這樣比,杠杆遊戲發現大衆汽車集團在我國的銷售,嚴重跑輸了大盤。

其實這個情況不獨2021年,大衆總體在我國2019年創下超420萬輛銷售後,2020年即開始下滑,隻是沒想到2021年更慘。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9

2、大衆新能源出師不利

其實從全球看,在傳統車企中,大衆的電動化轉型是比較積極的。

2021年,大衆的新能源汽車ID系列在歐洲市場表現不錯,甚至搶走了部分特斯拉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歐洲11國的一個數據顯然,大衆ID.3、ID.4分别拿下新能源市場3、4位,據說加起來直逼特斯拉Model 3。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0

圖表來源|不詳(特此感謝)

但是在我國表現總體不咋地。

按照乘聯會最新的2022年1月數據,1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中,大衆雙雄排名14、15位,分别月銷五六千台多。

如下圖,杠杆遊戲沒有截圖,乘聯會再往下就沒統計了,隻統計了前15名。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1

圖表來源|乘聯會(特此感謝)

對了,2022年1月,我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34.3萬輛,同比增長129.2%,環比下降27.9%。

我們可以發現如上圖,杠杆遊戲要說,上汽大衆的新能源銷量增速略低于大盤,一汽大衆則是完全跑輸了。

具體說新能源SUV的表現也是類似,大衆ID.4的表現也比較靠後,消費者可以買國産,不再迷信合資品牌。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2

圖表來源|乘聯會(特此感謝)

假設回顧2021全年的情況,也差不多。

如下圖,2021年,一汽大衆新能源銷售了7萬輛出頭,排名所有廠商13位;上汽大衆新能源銷量6萬輛多一點,排統計發布的最後一位,15名。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3

值得一說的是,最慘的還是增速。兩家全年銷量增速128.4%、114.1%,咋一看似乎也還行。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4

圖表來源|乘聯會(特此感謝)

而根據乘聯會數據,我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2021年累計銷量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大衆雙雄依舊大幅跑輸大盤。

作為我國汽車界的王者,你說着急不着急?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5

3、如何翻盤?

大衆汽車整個集團,2021年全球銷售了近900萬輛汽車,依舊高居全球第二,不過卻是近些年最差的銷量。

我國市場的貢獻之大,如杠杆遊戲上文所述,大家都知道大衆在中國降低成本、配置,但價格卻是非常堅挺的。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6

圖表來源|歐多瑞汽車情報(特此感謝)

差不多40%的收入來自我國,利潤大大的、肥肥的,因此中國市場不能出問題,不能繼續這樣。

大衆汽車的底子毋庸置疑,無論總銷售恢複增長,還是新能源翻盤,都是可以寄望的。

比如和華為可能的合作或者收購,可以彌補大衆汽車集團的一些弱項。

此前杠杆遊戲看一個報道說,前奧迪研發主管就曾在采訪中指出,大衆自身軟件能力很差,并表示,純電系列大衆ID.3中,1000萬行代碼中沒有一行來自大衆工程師。

因此,大衆汽車意識到問題,提升軟件布局非常對。

收購也好,部分收購也好,合作合資也好,和華為一起搞事情,是适合的。

華為恰好是中國企業,強強聯合,這對于大衆在華發展,顯然是有利的,至于小康股份會不會因此哭,那就不知道了。

或許這是華為的兩條賽道,互相不影響。

說回大衆,對了,華為好像更擅長硬件,在軟件和自動駕駛上,和同行比,杠杆遊戲不知道到底咋樣?

對于大衆來說,可能的華為合作(收購)外,其純電平台ID系列雖然說是電動,但總給人的印象就是一輛用電的普通大衆車。

中國造車新勢力太多、傳統大廠也都摩拳擦掌,這個賽道,大衆其實在中國暫時顯示不出優勢。

如何更理解中國人需求,包括設計、功能、軟件上更進一步?

對了,中國的新勢力們一開始往往都是虧的,大衆能否願意一段時間不賺錢造新能源車,其實也是個有趣的點。

華為與德國大衆合作自動駕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17

簡單說,新能源是長期戰略,對于财大氣粗的大衆汽車來說,不應該追求短期盈利。

2022年1月1日開始,我國取消了汽車行業所有外資限制,很多外資車企都在調整在華戰略。

此前,大衆汽車集團過去也曾推動調整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兩家合資企業股比,不過整得大家不是很開心。

就長期來說,我覺得大衆應該務實一些,推出更好、性價比更高的車(包括新能源車)可能更重要。

值得一說,大衆除了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外,還有2家控股的新能源車企,大衆(安徽)、奧迪一汽新能源,不過問題也來了,如何平衡他們和一汽大衆、上汽大衆的關系呢?

怎樣減少内耗?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杆遊戲(頭條号簽約作者)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杆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讨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