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中庸之道,大道也。仲尼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中庸甚至矣乎!”
觀中國泱泱五千年歲月長河,你會發現,古代建築常常具有高度和諧統一的對稱性。如故宮以中軸線為準的雙側對稱格局,氣勢恢宏;又如孔廟兩旁耳房對稱,頗顯文化中正之風。和諧統一的對稱性體現了古人對完美的追求。而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即提出通過不偏不倚,無過而不及的原則與方法達到的最合适,最恰當的完美狀态,此即為中庸也。
但在當下,提到中庸,人們往往會誤解為毫無追求的中庸,而談及中庸之道,人們則常貶指為庸碌無為的生活狀态。更有甚者,将中庸之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批駁為傳統文化中的落後思想,隻從字面上曲解中庸之道的含義,可笑,可歎,可悲!
中庸之道同時還是一種處世哲學,深刻反映在中國人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上。國人對“不卑不亢”這四個字尤為推崇,受了屈辱要不卑,受了贊譽要不亢,如韓信之于胯下之辱,孔子之于聖人之稱。孫文先生當年設計中山裝時,便以四方袋表示禮義廉恥,衣領緊閉表示嚴謹治國,而中山裝更是風靡一時。在當下,西裝革履,舉止優雅又成為了辦公,商業之間與人交際的良好開端。尤其是在大都市,更有不惜重金者參加禮儀培訓,隻為待人得體有禮。一切的一切,無一不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在國人的處世哲學中深刻地折射出來。
中庸之道博大精深,在中華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的的傳統文化非常之多,我們要時刻不忘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
幸福人生傳統文化研究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