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體快訊 | 6月27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站,vivo展示了一項新技術——TOF 3D超感應技術。
TOF為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的縮寫,是一項深度攝像技術。其工作原理是發射器發出經調制的近紅外光,遇到人或物體後反射,傳感器在接收到紅外光信息後,計算紅外光線發射和反射的時間差,從而形成立體視覺。
目前行業内,3D視覺領域主流的解決方案是結構光和TOF技術,而結構光技術存在有效深度信息少、baseline(基線)大、工作距離短、量産難度大等挑戰。為了探索新的人機交互方式以及智能終端更多的應用場景,vivo選擇采用“TOF 3D超感應技術”。
該技術利用傳感器測量目标物距離和輪廓,實現手機對高精度3D信息的采集和運算,具備有效深度信息高、工作距離遠、結構布局靈活、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
具體來說,TOF 3D超感應技術可感應30萬個有效深度信息點,是3D結構光技術的10倍,工作距離可達3米,是結構光技術的3倍,TOF模組的baseline(基線)近乎為零,比結構光技術的25mm有大幅提升。
這項技術的出現突破了目前手機行業立體成像技術的局限,為未來的影像、人機交互、AR等帶來了更多改變。
使用場景上,該技術可實現更為安全精确的面部識别體驗、手勢與肢體識别等。未來,該技術還将應用于3D拍照、3D試衣、MR體感遊戲、3D打印等領域。
現場展示了擁有這一技術的模型機,不過并不是成熟的手機産品,根據vivo官方的PPT來看,未來TOF 3D超感應技術的元器件很可能會做到手機屏幕下方。
在vivo展台還有體驗TOF技術的體驗機,跟模型機不一樣,在手機頂部增加了專門的攝像頭。當人臉加上整個頭部錄入之後,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3D人臉建模,vivo提供了非常細緻的美顔和修容演示。可能是由于多達30萬信息點采集(比face ID多10倍),因此錄入時需要緩慢轉動頭部,這使得錄入速度不算快,但精确度卻很高,臉部所有的信息清晰可見。
值得一提的是,vivo已經率先與微信達成深度技術合作,通過前期的工程調試和算法調優,TOF 3D超感應技術已成功支持微信人臉識别支付,并将于2018年下半年投入商用。
vivo正在加速科技創新步伐,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産品升級。從2018年初全球首個正式商用的屏幕指紋技術,到沒有“劉海”的零界全面屏vivo NEX,再到此次MWC大會上展出的領先行業的TOF 3D超感應技術。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