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新縣寶圩鄉闆價村“短衣壯”民俗表演隊。人民網 覃心攝
人民網大新9月5日電(覃心)這是一支别具風情的鄉村民俗表演隊,他們來自廣西大新縣寶圩鄉闆價村。每一位隊員都身着“短衣壯”的傳統服飾在同心文化廣場上載歌載舞,用山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愛,用舞蹈展現優秀的民族文化。
據悉,大新縣寶圩鄉是中越邊境線上古駱越文明的傳承地之一,是桂西南區域傳統民俗文化形态得到較完整保存的地方。其中,闆價村還被評為“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第四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壯族服飾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農廷興講解傳統織造技藝。人民網覃心攝
“‘短衣壯’服飾是壯族‘黑衣壯’的細分支系,婦女的短衣長裙是主要特色。”80歲的壯族服飾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農廷興介紹。作為一名有着30年黨齡的共産黨員,農廷興自教師崗位退休後,一直專注于收集和創作壯族山歌,追溯“短衣壯”的服飾文化,深入挖掘壯族的傳統習俗。
“短衣壯”婦女的頭帕通常是一條藍、白相間或繡有紅、黃、白、黑等色的花棉,質地淳樸,花紋圖案精美。然而,如此具有标志性服飾的制作工藝曾一度面臨失傳。
闆價村是“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人民網 覃心攝
為了保護傳統民族文化的精粹,農廷興四處收集老舊的頭帕,組織有功底的村民一起研究織造技藝。“我們把頭帕拆了織,織了拆,反複摸索,終于複原了。”說起這段經曆,老人仍有些激動。如今在闆價村,大多數婦女家中都有一架傳統織機,在機杼聲中織出美好生活。
村民在家中織頭帕。人民網 覃心攝
手工織造的頭帕耗時良多。人民網 覃心攝
為了展現“短衣壯”的獨特魅力,農廷興還自發組織了鄉村民俗表演隊。30多年來,這支表演隊累計出演上千場次,在多個民歌山歌比賽中獲得獎項。“短衣壯”民俗歌舞表演還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舞台。
村民們載歌載舞。人民網 覃心攝
豐富多彩的“短衣壯”文化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為村民增收添了新路子。民族文化在農廷興心中猶如瑰寶,他希望能培養更多的闆價村文藝人才,使“短衣壯”民俗文化代代相傳,在傳承和創新中增強民族認同感,促進民族團結。
村裡小孩觀看“短衣壯”民俗表演。何善權攝
闆價村的上甲橋。何善權攝
來源: 人民網-廣西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