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間互愛互敬。
【出處】
《史記·五帝本紀》:“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釋義】
指善意幫助或對待人。
【出處】
《孟子·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釋義】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聽的言語。
【出處】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曉得鄉下人是刁惡不過,好言好語不肯聽的!”
【釋義】
不自誇了不起,不為自己吹噓。形容謙遜。
【出處】
《尚書·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
【釋義】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衆的人。
【出處】
《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釋義】
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
【出處】
宋·無名氏《曆代名賢确論·列國通論》“故周公歎曰:夫平易近人,人必歸之。”
【釋義】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待賓客一樣。
【出處】
南朝·宋·範晔《後漢書·逸民傳·龐公》:“居岘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
【釋義】
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幫助。特指夫妻之間的永久愛情。
【出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釋義】
本指态度和霭可親。現也指互相之間隻講和氣,不講原則。
【出處】
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三引《上蔡語錄》:"明道終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渾是一團和氣。"
【釋義】
意為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講究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出處】
《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釋義】
顔: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霭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漢·鄭玄注:“言和顔悅色為難也。”
【釋義】
對人謙和可以帶來吉祥。
【出處】
語出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和氣緻祥,乖氣緻異。”
【釋義】
與鄰者親近,與鄰邦友好。
【出處】
《左傳·隐公六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
來源:子曰師說
圖/Thomas Lamadieu 來自法國的設計師,他喜歡旅行也喜歡攝影,更喜歡拿起畫筆在天空作畫。想象力讓他擡頭仰望,并且和看似遙不可及的天空成為了好朋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