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我:非洲人民到底吃什麼?難道大家以為非洲隻有動物,還是遊牧社會,沒有豐富的糧食?
其實,非洲不僅食物種類豐富,還有很好吃的美食。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幾款我最愛的非洲美食,其中一些還有料理方法,就算不去非洲,也能跟着料理來試試看!
加納篇
位于非洲西部的加納,是非洲最大的黃金産國,更是我成長的地方,寫滿了我的美食記憶。要說我最愛的非洲美食,加納菜絕對是繞不開的重點。
Jollof Rice
發音:叫老夫Rice
我不愛吃白米飯,所以感謝這款用番茄煮的酸酸甜甜Jollof Rice,拯救了我的日常:一吃一大碗,而且天天吃都不會膩!
這個飯很出名,在國際上也是享有盛名的存在呢。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跟着我來學做一下:
1.先慷慨地把一整個洋蔥切碎,和兩大勺蒜蓉一起,加入滾燙的熱油裡面炒香。
2.加入番茄碎和茄汁混合打碎的醬;然後加進上一步的洋蔥裡面,同時加入鹽、咖喱粉、辣椒,翻炒。
3.當房間裡番茄味四溢的時候,加入生的大米炒呀炒,炒個大概十分鐘。
4.最後加入豌豆、胡蘿蔔粒等蔬菜粒和水,蓋起蓋子悶半小時,就大功告成了。打開鍋的那一刻,整個房間都是濃香。
開吃!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烤雞塊或者其他肉塊。
看起來很簡單?做法是不難,但秘訣是非洲的番茄。非洲有着最飽滿多汁的番茄,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到它們的juicy的那種。
做出來的飯完全吸收了這些番茄的精華,完美拯救我這種不愛正經吃飯的人,想起來都流口水了。
Waakye
發音:挖柴
Waakye是我們加納的家常菜,也常見于路邊小吃攤,常常是一個黑色的塑料袋兜着帶走。
組成它的材料有米飯、高粱葉、黑豆和腰豆等等,有時候還會加入烤肉、烤香蕉、意粉等一起吃。吃起來味道充滿了各種香味和層次,但它其實沒有加入額外的香料,完全是靠烹調的時候食材的碰撞, 得出天然的美味!
初中吃午餐,我們一群朋友圍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帶的食物,一定會有同學會帶的是waakye。吃的時候,小夥伴們都用手!是的,一定要用手很快速很均勻的把每種食材都揪一塊,然後放進嘴裡,才能讓各種美味激情混合。
我的童年,真的是和這道菜緊緊相連啊。它的味道,總會勾引出我腦海中在加納初中上學大家一起打鬧吃飯,快樂、自由的畫面。
越長大越發現,之所以會喜歡小時候的路邊攤,不僅是它味道好,更因為它帶給你滿滿的回憶和快樂。
Kelewele
發音:克裡威力
炸芭蕉,又是一道在路邊攤吸引我們流口水的美食。也會在餐廳和家裡面出現。一定要用很熟芭蕉來炸,才能得到甜糯的口感。
記憶中,路邊攤那口巨大的黑鍋裡油在翻滾,芭蕉在撲騰。一撈出來,馬上撒一把花生碎和香料,那個香氣啊……不買一份,我絕對邁不開腿!
注意哦,芭蕉可不是香蕉,它更多像是一種“蔬菜”而不是水果,澱粉含量高,一般都用來做菜,很少生吃。而加納是芭蕉食用大國,2015年的調查顯示,加納的芭蕉消費量全球排第三。
沒熟透的,我們一般連皮烤熟吃。
熟透的,就用來炸。非洲的每個國家,從尼日利亞、喀麥隆到利比裡亞,無論是高檔餐廳還是街角小攤,都有自己版本的油炸芭蕉。
制作它的材料不僅僅是芭蕉和油,經典的配料有姜、辣椒、鹽;有些還會加入洋蔥,茴香,丁香,肉豆蔻,肉桂……光說這些香料,我已經聞到濃郁的香味,口水都要流出來,無法再寫下去了。
但做法其實很簡單,想嘗試的你,快來跟着以下步驟來試着做。
配料:洋蔥、紅辣椒粉、姜蓉、蒜瓣、肉蔻粉、濃湯粉、鹽,以及主角熟芭蕉。
第一步:把主角之外的其他配料打碎融合在一起,打的時候加一點水,讓它們可以融合成醬汁狀。
第二步:用上面的醬料腌制把切成塊的芭蕉,包裹均勻,靜待10分鐘讓它入味。
第三步:熱一大鍋油,熱到冒小泡泡但不能冒煙的程度。然後把芭蕉塊放進去,炸大概5分鐘,至金黃色。
撈起來,配上花生米,你就獲得了我童年最愛的美食!
Fufu & stew
發音:富富 & stew
這道菜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fufu(富富)",就是下圖中看起來像面粉團的食物,它是非洲西部和中部人的日常主食;第二部分是stew,即炖肉湯。
吃的時候,将fufu加在炖肉湯裡,用手抓着吃。
最經典的stew就是羊肉花生濃湯,它絕對是fufu的黃金搭檔,配在一起超美味!
羊肉花生濃湯
小時候在加納,我們的家傭,每個周日都會花一整天在制作fufu。
要先把木薯等充滿澱粉的根莖類植物切塊,用水煮熟。然後放進木研杵,使勁打,一邊打一邊用手撥弄調整,直到打得粘稠和充滿韌性。
每個周日的下午,我在花園兒裡逗狗玩的時候,就會聽到他們“咚、咚、咚”均勻的捶打聲。那個時候很驚訝,他們竟然願意一整天忙活,就為了那一道菜。
等長大了才知道,那叫 "向往的生活"。
肯尼亞篇
肯尼亞是非洲最發達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自然也是美食之都。每次到肯尼亞,我都會吃到停不下來。
Grilled Tilapia
炸羅非魚
中國和非洲人有一點很一緻,愛吃帶骨頭的食材。比如魚,就得吃有頭帶尾巴的。不像歐美人,看到個魚眼就開始懷疑人生了(無力吐槽)。
這道炸羅非魚實在太贊了,我在肯尼亞的時候,每周必去一家烤魚店打卡一次。而那家店,連奧巴馬都去吃。
這家店叫 Mama Oliech Restaurant ,有多好吃呢?連Facebook的小馬哥,也放下對帶骨頭的魚的恐懼,全部吃光光。
作為一道硬菜,制作流程略微複雜,但吃起來無比幸福。
Kachumbari
發音:咳喘巴瑞
簡單來說,它主要是由新鮮的番茄 洋蔥組合而成的沙拉。
别看這道菜就是蔬菜拌一拌,它就像我們雲南菜裡的蘸水,雖然是一個配角兒,但它的存在能讓任何一道大菜瞬間大放光彩!
即使是單獨吃,它清爽、醒腦的口味也讓人難忘。
不同的餐廳和家庭,有自己獨特的配料,來制作這盤美味的沙拉。常見的配料有香菜,綠青椒,黃瓜和紫洋蔥,甚至還會入杜松子酒或伏特加。
寫到這裡,我的口腔已經被口水填滿,腦袋也被回憶也填滿。食物之所以成為了我們喜歡的“美味”,是因為和美好的回憶相連接,帶給我們快樂,所以我們才會回味無比。
(文章轉載于 慧玲帶你非,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涉及轉載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号無商業宣傳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