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上曆史課時,我們經常看到公元前221年的字樣,那時候不太明白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公元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吧。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時間。NASA的時間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不過不知道如果實驗的主角換成一隻二哈,那結果會如何?哈哈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用來表示時間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公曆、農曆、陰曆、陽曆、公元等;
公元:也可稱為西曆,是一種西方的紀年法,公元前與公元後,可以理解為是兩個階段。公元一年即公元元年,是基督教創始人耶稣的誕生之日。它産生于6世紀,當時是基督教盛行時期,信徒們推崇以耶稣誕生之日作為年的起算點,後來此紀年法便開始在教會中使用。
公元紀年法也叫格裡曆,它的前身是儒略曆。公元前45年,羅馬共和國開始執行儒略曆紀年法。儒略曆是以回歸年為基本單位,回歸年就是我們的大太陽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之間的時間。在儒略曆算法中一年平均有365.25天,一個回歸年是365.2422天,所以儒略曆算法有0.0078日的誤差。在實際推行儒略曆法的過程中,誤差會累計得越來越大。
16世紀,意大利的一名哲學家根據儒略曆加以改革制成的一種新的紀年法——格裡曆,也就是現在所使用的西曆。我們國家在1912年辛亥革命時期引入使用。
那看到這裡,你對公元可有一些簡單的了解了嗎?還好還好,至少再看到曆史書上的數字不會那麼迷茫了,哈哈。
來記錄一些時間點吧!(公元前倒着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