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魚類在離開水體後,就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鳥有可能會被摔死,魚同樣有可能會被水淹死。
淹死一般指在水中窒息而死。靠肺呼吸的動物在水中無法呼吸,就會因為缺氧窒息而死。魚雖然不是靠肺呼吸,而是靠鰓呼吸,但魚在水中也有可能會缺氧而死,也就是被淹死。
水分子雖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但魚在水中呼吸的氧氣來自溶解在水中的氧氣,而不是來源于水。
人的呼吸器官是肺,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魚的身體兩側有兩片鰓,鰓片中有密集的微血管,當水流通過魚鰓時,魚會将身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到水中,并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氣,這時就完成了氣體交換。魚在水中的呼吸就是這樣進行的。
氧氣是氣體,無色、無臭、無味,氧分子能夠溶解在水中。不過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屬于不易溶于水的氣體。當空氣中的氧氣濃度正常,并且處于室溫、标準大氣壓條件下,一升純水大約能夠溶解30毫升的氧氣。
研究顯示,水中的溶解氧濃度在5毫克每升以下時,部分魚類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如果水中的溶解氧濃度低于2毫克每升,水體就會處于缺氧狀态,水中的生物以及魚就會因缺氧而死。這種狀況不就是魚在水中被淹死了嗎?
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和逸散是一個動态過程。而影響水中氧氣含量的因素有很多,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水體溫度,水體中的其它化學物質,以及水體中的生物。
白糖可以溶解在水中,熱水則可以加速白糖的溶解速率。不過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卻與之相反,通常水體的溫度越高,水體中的溶解氧的濃度也就越低,這一點可以參考碳酸飲料中二氧化碳随溫度的變化過程。
如果水體中富含過多的有機質,也是水體富營養化,以及存在數量過多的生物,就會使水體缺氧。因為有機質在被水中細菌分解時會消耗氧氣,而過多的生物數量也會過度消耗水體中的氧氣。過去一些水域曾出現過赤潮現象,這種現象就是因為水體富營養化,水中浮遊生物瘋狂繁殖增長導緻的。水體中的藻類數量瘋狂增長,最終耗光了水體中的大部分氧氣,結果水體中的魚蝦紛紛缺氧窒息死亡。
此外,淺水區的水體中的溶解氧的濃度通常比深水區的溶解氧的濃度高,活水中的含氧量比靜水中的含氧量高。
當水體缺氧時,魚就會遊到水面附近,呼吸水面表層的溶解氧,因為水與空氣接觸的部分,溶解氧的濃度比較高。
在養魚的池塘中,由于魚的密度比較大,并且許多池塘中的水基本上處于靜止狀态,所以必須向水體人工增氧,增加水中的氧氣。
總之,如果水體缺氧,魚确實存在被淹死的可能。而想要淹死一條魚,隻需要使水體缺氧就行了。
點贊加關注,咱們下期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