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科舉制度與高考的對比

科舉制度與高考的對比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19 22:35:35

(全文2400字,閱讀需要4分鐘)

這兩天各地的高考成績、分數線紛紛出爐,寒窗苦讀十八年的考生小朋友們,也終于迎來了鯉魚躍龍門的最後一步,在此祝願大家可以早日找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大踏步邁向自己人生的下一個舞台。

今天咱們就蹭一波熱度,來聊聊号稱咱們國家最大的全民運動--高考。

因為這個話題實在是太大了,文章篇幅有限(其實是我道行不夠哈哈),所以我今天主要講述一下高考的曆史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本文内容僅為個人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作為雄踞一方的文明大國,中國從古至今都要面臨一個問題:龐大的人口數量和有限的資源條件,如何進行合理适配?

這不僅是我們這邊曆朝曆代都要考慮的問題,也是現代每一個文明國家所要面臨的問題。

因此任何國家的考試制度,最核心的作用都是實現人才的選拔,美國的SAT和ACT、英國的A-Level、德國的Abitur。最終都是這個目的:實現權力與利益的“能者居之”。

中國古代有周朝的“鄉舉裡選”、漢朝的“孝廉”制、魏朝的“九品中正制”這些選拔機制,今天則采用高考模式。“高考”的雛形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大名鼎鼎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與高考的對比(科舉與高考教育的意義)1

科舉制的目的,是在整個國家中,從有資格的考生裡選拔最優秀的人才,來擔任國家的各級職位,也就是大家印象中的“棟梁之才”。

高考的目的,是從全國所有已經達到一定教育水平的學生中,選拔最優秀的學生進入更高等的學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

雖然兩種制度最終要實現的目标不太一樣,可是兩個制度的影響力和方式很相似,最突出的共同點:兩個考試都是在全國範圍内實行的,并且主要是由國家來管理的。

中國的科舉制度實行了1300年,雖然明清兩代五六百年間的科舉制度,因為專學“八股文”,導緻出現了人們思想的壓抑,阻礙了科學的發展,但是考試内容的陳腐并不代表着科舉這個制度本身的落後。科舉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是世界上最先進、也是最相對公平的選拔機制,對中國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如今高考的的主學科: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這些學科正是因為極具代表性,所以才能選拔出國家需要的天才的人與努力的人。

有天賦的人天生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學習能力,在面對大家都不想學也不習慣的東西時,可以依靠自己天生的學習能力取得好成績;另一方面,雖然有些人不是天才,但是卻能靠努力來彌補天生的劣勢,依然能取得好成績。貧民子弟想要成為精英,就必須吃苦受累,因此我們傳統的教育會把刻苦也視為一種天賦。

科舉制的影響面很大,我們印象中的“儒家文化圈”:朝鮮、越南、日本,基本上都是參考中國的科舉制來進行自己國家的人才選拔。但凡是這個圈子的,基本上也都非常重視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應試教育能力都不弱。

至于為啥我們今天的高考這麼殘酷,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科舉制度與高考的對比(科舉與高考教育的意義)2

古代的科舉制、今天的高考,相當于給了底層普通人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對有些人來說,甚至是唯一向上攀登的階梯。

中華文明傳承千年,一個核心就是“孝道”。中國曆來有祖先崇拜的意識,有養兒防老的概念,這種思想造成了父母認為孩子是生命的延續,因此多數父母把教育視為一項投資,他們願意傾盡全家之力去培養孩子,認為将來有一天如果孩子可以在社會上功成名就,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晚年可以有所保障。

作為對比,西方歐美那邊的普遍認知是:孩子18歲之後就已經成年了,以後雖然還是一家人,但是大家各過各的,花在孩子身上的錢,還不如用來投資自己,享受自己的人生。因此對于大多數西方家庭來說,隻需要給孩子提供基礎的教育就可以了。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我們這邊的“雞娃”現象,很多時候孩子們之間的競争,本質上是家長們之間的競争。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就會出現以下現象:為了上名牌大學,先得上重點高中;為了上重點高中,先得上重點中學和小學;上重點小學取決于孩子是否能夠進入高質量的幼兒園。結果孩子從小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在受教育上。

但是教育、學習是有邊際效應的,你每周花20個小時學習,可以考90分;花40個小時,可以考95分;但是當你花了60個小時,就隻能考96分。但是好的大學呢,就隻有這麼多,如果人人都考100分,那麼即使你考了99分,還是會過不了關。當這兩種情況結合,又有了足夠多的競争者時,一個非常辛苦的零和博弈就誕生了。零和博弈: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争下,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

科舉制度與高考的對比(科舉與高考教育的意義)3

零和博弈的唯分數論,導緻整個學習的效率顯得非常低,但是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咱們國家曆來就有人口多,資源少的問題,教育資源更甚,偏偏儒家文化的核心還是注重教育,結果幾個BUFF疊加下來,就導緻我們了今天殘酷的教育現狀了。

尾聲

文末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點個人對教育的理解。

一個人,如果隻是把教育看作是人生的跳闆和自我發展的工具,那麼他隻看到了教育的表征意義。教育的核心在于幫助人成長,成長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對社會的,一個是對個人的。

很多人直到生命的盡頭那天,回憶起自己的一生,隻是小時候辛辛苦苦念書,長大了勤勤懇懇工作,一直到老。這樣的人和人生隻能說是做了社會希望他做的事,成了社會希望他成為的人,實際上是缺失自我教育的。

什麼叫自我教育?扪心問問自己: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要怎麼樣才能成為這樣的人?

然後從自己擅長的事情開始做起,自己要求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拓寬自己的知識架構,逐步清楚自己的知識盲點,形成自己對社會的認知,最終完成自己的目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自我教育的成長方式,不受環境的影響而變得混亂,不會因為一次高考就變得中斷,就整個人生的職業規劃而言,是非常穩定而持續的,因為它包含了對未來的規劃,即使犯錯也會是對未知的探索。雖然個人成長的周期也許會比較緩慢,但是知識的累積卻是夯實有序。

太過看重成績的朋友,要明白一件事:成績好總歸是好事,但不要太當回事,到最後,社會才是真正的考場。

(全文完,謝謝觀看,圖片來自網絡)

科舉制度與高考的對比(科舉與高考教育的意義)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