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古人談讀書分幾步

古人談讀書分幾步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1 09:42:05

古人談讀書分幾步(論讀書要半部論語治天下)1

昨天跟一個兄弟聊創業、認知、IP與讀書,聊及讀書速度的主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共識,分享一下:

讀書,與實踐、找高人請教、音視頻内容、自我複盤内省一樣,都是自我進化與認知叠代的工具,這是讀書的本質。而讀書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将一兩本書讀到爛熟,倒背如流,“半部論語治天下”;另一種像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求讀書的速度與數量。

無知的“黑暗”永遠大于已知的“光明”

不讀書的人,純靠經驗與天份,就像點一枝蠟燭,照亮人生前行的路,燭光隻能照見兩三平方的;讀點書的人,可能換成了兩節手電筒,能将認知拉到前方五六米;大智慧的人,可能如探照燈一樣,發現更大的世界,無論怎樣,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無知的“黑暗”永遠大于已知的“光明”——沒讀過書永遠多過讀過的書,沒有讀書的速度與數量,根本無法探知到更大的“精神世界”。

從數量到質量,讀書的速度其實是“漏鬥”

要快速提升認知,更新自己的思維體驗,讀書(或利用其他的工具)的數量一定要大,大量閱讀不僅可以觸達更多的知識領域,建設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也可以通過閱讀比對,快速選到合适自己的少量的“精品”,數量越大,選到精品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們直接讀經典的價值也在此,隻是起“漏鬥”作用的是别人數據和時間驗證。

每一本書一般隻有一到兩個有價值的觀點(經過曆史洗涮與驗證的經典除外)

一本書的一般隻有一到兩個重要的有創見性的觀點,在标題、目錄或者其中的某一兩個章節,其他的内容,大多是圍繞這個觀點的反複推演與論證,多是廢話,所以讀書的速度是可以做到速度标準的。

認知快速叠代的年代,更需要有高效的讀書方式

現在社會,知識與信息的産出量實在太快了,今天的經典可能會是明天的垃圾,有些内容與知識,随時都在生長、發展、湮滅,又快速的生長、湮滅,可能都還不能以書本的方式存在,類似新媒體(抖音等)的運營技巧與玩法等。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有兩個隐含假設:一是這句話誕生在農耕社會,信息極其貧乏,信息與知識流動性非常慢,“半部”就可以了;二是這句話是别人被驗證過的,講這句話的人一定是讀了很多書後總結出來的——《論語》是在大量經典中被篩選出來的。

真正正确的讀書方式是,先求量,再求質,在“大量”基礎上篩選“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