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書閣下
白首太玄經
大家都知道計算機是靠數字 0 和 1 的二進制進行存儲和運算的。二進制的基數是2,逢二進一,退一當二。
知道歸知道,可沒人好奇為什麼偏偏是二進制?畢竟計算機是給人用的,非要兩種進制來回折騰一下不是很反人類麼?
二進制裡随便一個數字就是長長一串,根本看不懂。連程序員也是用編程語言,而不是直接用 0 和 1 跟機器交流。
直接在機器碼上 debug 的 Jeff Dean 大神除外
我們有十個手指,十進制用起來如臂指使;一天 24 小時,一個小時 60 分鐘,這些常用進制怎麼都要更好理解吧?
雖說有時候科普時直接就用“ 機器隻聽得懂 0 和 1 ”蒙混過關了,不過這也是人賦予的規則,有了合适的材料和邏輯也能改變。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計算機剛出現的時候,二進制最好整了。
二進制電路簡單好實現,運算邏輯還能直接套用現成的布爾代數,省力省事。
計算機靠電路中的高低電平變化就能分别表示 0 和 1
這一整就一直整到了現在,幾十年來二進制計算機越來越先進,各方面的硬件也逐漸完善。現在你手上的手機,花了大把鈔票的顯卡,女神的照片,最愛的遊戲,靠的全是二進制。
可差友們知道麼,在理論上二進制并不是最有效率的那個。
也就是說,如果用的不是二進制,我們可能早個幾年就過上現在的生活了,面前這塊糟心屏幕可能沒有劉海沒有水滴也沒有孔。
那為什麼不用最有效率的那個!是嫌科技太發達了還是 GTA 6 等的不夠苦?
倒不是那時候的科學家們偷了懶,也不是從理論上說,e 進制才是信息表達的最優進制。
e 的大名叫自然常數,也叫歐拉數,是個數值大約是 2.71828 的無限不循環小數。高中數學提過,記不清的差友把它當成 π 一樣的東西就好。
當 n 越來越大時,(1 1/n)n 的值越來越趨近 e
可能有差友更奇怪了,進制這種東西又不是量化的具體數字,怎麼比啊?
曾經有古希臘哲學家問過萬物的本源這個問題。對此,畢達哥拉斯的回答是 “ 萬物皆數 ”,他認為一切都可以通過特定模型轉化成數字。
雖然晚了畢達哥拉斯幾千年 , 但進制在計算機上的優劣問題同樣可以量化成直觀的數字。
進制表達信息的能力等于表達的信息量與消耗資源的比值
比如說我們要用二進制用 8 位數據來表達信息,那麼每一位上都有 1 和 0 兩種可能。
8 位就有 28 種不同的排列方式。
也就是說,二進制在 8 位 數據上能夠表達 256 種不同的信息内容。
而為了表達這些數據每一位上都需要有 0 和 1 兩種不同形式,8位數就需要消耗 2 × 8 = 16 個用來表達信息的元件。
按照之前的量化公式,我們就可以得到二進制在 8 位數據上的效率是:
256 ÷ 16 = 16 。
當然,我們不可能一個個進制、位數算過來,估計很多差友都想到了,直接代數化就好了。
假設我們要用 x 進制表達 n 位的數據信息,和之前二進制表達 8 位數據同理:
一共能表達 xn 種不同的信息内容,需要消耗 nx 個表達信息的元件。
x 進制的效率就是 xn / nx
雖然一堆未知數,其實和分數一個道理,分子不變的情況下,分母越小,得數就越大。
所以消耗的資源 ( nx ) 越小,這種進制的效率就越高。
抽獎時分母越少,中獎概率也越高,可我從來隻是分母
溫馨提示:下方為推導過程,不感興趣可直接略過看結果。
信息量 I = x^n
消耗的資源P(x)=nx
x進制的效率=x^n/nx
P(x)一定時,x^n最大
[P(x)/n]^n
ln{[P(x)/n]^n}
=[lnP(x)-lnn]n
=nlnP(x)-nlnn
lnP(x)-1-ln(n)=0
n=P(x)/e x=e
前面也提過, e 的值大概是 2.71828 左右,也就是 “ 2.71828 進制 ”是理論上最好的進制。
但是 2.71828 進制是個什麼鬼???我數數手指還得掰折 0.28172 根手指?
還是得找個整數,不然工業上可能沒法實現了。。。因此和這個數更接近的 “ 三 ”應該是墜吼的!
得到結論:數據表達上效率最高的是三進制,其次是二進制。
三進制... 3 ?似乎聯想到了什麼
雖然三進制效率更高,但是卻沒有合适的運算邏輯和簡易的實現方式。
即使是更好實現的二進制,第一台通用計算機 ENIAC 也需要三萬多個電子元件,五百多萬手工焊接頭,功率達到了驚人的 150 千瓦。
電就是錢啊我的朋友!簡單的都這麼耗電,更複雜的誰試的起。
當地居民總覺得,每當這台計算機啟動的時候,全城的燈都變暗了
不過随着科技的發展,這些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比如科學家們基于波斯特函數優化了三進制的運算邏輯,用對稱的雙電源供電實現正向飽和導通、負向飽和導通、不導通 3個穩定狀态等等。
可這早就是若幹年後的事了。科學家們吭哧吭哧解決了這些問題後,卻絕望的發現,二進制早就以指數級的增速飛的沒影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剛斷線重連,而對線的人已經超神了一整局
就跟玩了很久,排名靠前的網遊大号,就算明知道沒選上最強勢的職業,也少有人會下決心從零開始玩小号。
更别說是在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的今天,抛棄發展完善的二進制體系。
說點看得見的,連現在的硬件體系都要洗牌,一張張燃氣竈都成了擺設
不過暗戳戳練個強勢職業的小号的人還是有的,萬一哪天大号下水道了,誰說得準啊?
最早蘇聯是直接當大号玩的:在 1958 年制造三進制計算機的 Setun ,1970 年的增強版 Setun 70 ,都是當時的頂尖算力。
蘇聯造-三進制計算機 Setun
當然随着蘇聯解體,三進制計算機也混入了曆史的塵埃,西方國家也一直沒能複現 Setun 。
到了今天,芯片的制程越來越小,半導體逐漸靠近了量子這個玄學領域。就像開了等級上限的⽹遊,二進制發展不動了, 三進制的機會就來了。
之前練沒練的小号都開始了。
三進制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同樣的信息需要的元件數更少,芯片的制程就可以稍微大上那麼一點點,拖延半導體進入量子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學領域的時間。( 雖然從底層改變并不那麼實際 )
多出來的一個數字,也給了三進制多一種可能性。
二值布爾邏輯雖然讓二進制飛速發展,但也讓二進制裡隻有“ 真 ”,“ 假 ”兩種狀态。從認知來說,也許真、假、不确定三種狀态才更符合人腦的思維。
也許少了“ 不确定 ”狀态,才是智能變制杖的原罪,或許在三進制的邏輯下 AI 就能真正智能了呢?
在競争激烈的量子領域,本身就會多一種額外的狀态,不确定的疊加态。
而這多出的狀态,剛好可以用三進制比二進制多出來的那個數來表達。
今年中國物理學家郭光燦和中國科技大學( USTC )的同事就成功完成了三進制 qutrit 量子信号的傳輸,這也是科學家們在量子領域第一次成功的三進制研究。
之前在隻有經典計算機時,三進制研究的意義可能隻是技術積累,但正是這些積累,催生了真正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
而現在,對于研究三進制的科學家來說,二進制雖然有龐大成熟的工業體系,但已經微微呈現疲軟:你已行至終局,而我才剛剛開局,但很快你就會發現,我們根本不在一張棋盤上。
“ 變不可能為可能,才是科技的魅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