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28 11:39:18

#家庭健康守護官# @頭條健康

在我住的居民小區内,至少有5位老人因走失報警,之後發現,5位老人均為阿爾茲海默病患者。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1

阿爾茲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症。該病的發生率很高,在全球範圍内,皆是導緻老人失智的最常見的疾病。

2020年9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在我國60歲以上人口中有超過1千萬的人為阿爾茨海默病病人。但卻往往被人忽視,常在迷路走失後才被家屬注意,而此時卻已發展到了疾病的嚴重階段。

美國前總統裡根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著名患者。他在總統任職後期就已經出現了一些症狀,卻因為與年歲高的衰老表現混淆而沒及時就醫。可見,即便在醫學發達的美國,早期診斷也非易事。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2

我的一位72歲的鄰居一年來經常迷路,一次走失在跨海大橋上似要跌入海中,被人發現領回。此事件後,經反覆提醒,兒子方領他去醫院,醫生診之為阿爾茲海默病。其子感慨地說:“真應該對阿爾茲海默病作廣泛的宣傳呀!原來隻以為爸爸找不到路,是因為人老記性差,哪能想到是會患了癡呆病!”

有調查顯示: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病人初次就診原因中,迷路走失占比達24.78%。

所以說,阿爾茲海默病或成老人走失主因,走失還可能發生意外事故,不能不引起重視。

本文向各位介紹阿爾海默病的一般常識。從發生與表現說起,說到該怎樣發現病人,以及如何護理病人。

筆者從事營養工作多年,從職業角度着重叙述了該怎樣正确安排患者飲食。

這些科普知識是人人都該了解的。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隨着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該病已經成為了國人正在面對或将要面對的極為嚴竣的課題。

筆者有6條很重要提示寫在最後,務請各位閱!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3

一.先說說阿爾茲海默病的緻病因素

阿爾茲海默病的緻病因素十分複雜,其病理基礎是大腦萎縮,至今科學界對其發生機理尚不完全明确。

美國學者認為,較為肯定的引發阿爾茲海默病的危險因素是高齡、頭部外傷,以及有抑郁症病史等。

就預防的角度,以下幾種說法是值得關注的:

從中年時期開始患有高血壓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的人群和肥胖人群,60歲以後發生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

在飲酒和癡呆的相關性研究中,有報告稱,适度飲酒可能減少癡呆的發病率,大量飲酒則會導緻認知功能障礙。但更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阿爾茲默氏病的發生風險。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膳食中水果、蔬菜、豆類、魚類較多而畜禽肉類較少的老年人群,罹患阿爾茲海默病的人數比多吃畜禽肉類的人群少。

有人認為,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與長期從膳食中攝入過多的鋁元素有關,因為鋁在腦中聚集會損害大腦功能。中國人習慣吃的油條、涼粉和許多膨化食品都含有較多的鋁。

我國有人通過對比調查發現,農民發生老年癡呆的比例遠高于城市知識分子,說明受教育與用腦的程度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存在聯系。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4

二.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表現

該病的常見早期表現是遺忘。例如,重複提問同一問題、遺忘個人财物、幾分鐘前發生的事情就忘了,以緻出現迷路,找不到家門。以後會出現精神行為異常,情感淡漠。表現為面部表情淡漠;做事缺少主動性,沒有欲望。有的病人甚至會失去正常人具備的羞恥感和道德感。

當逐漸發展到中期和晚期時,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會明顯下降,吃飯、如廁、穿衣都需要他人協助。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5

嚴重者不能辨識家人與熟悉的物品,大小便失禁,不能獨立行走,需要輪椅幫助,甚或卧床不起。

阿爾茲海默症病程緩慢,漸進而不可逆,起病具有潛在性和隐蔽性的特點。

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常見死因,是護理不周造成的意外事故和傷害,以及并發感冒、肺炎等疾病。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6

三.着重說說對病人的飲食護理與安排

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老人智力衰退,甚至不能主動進食。所以,子女與家屬就要對患者進行積極、周到、耐心的飲食關護。飲食護理不周,會令患者已患疾病(如糖尿病)惡化或發生并發症,還可能導緻營養不良而衰竭死亡。

對阿爾茲海默病人的飲食護理是長期而細緻的。特别提醒護理人員應注意以下問題: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7

如果老人能自已進餐,則最好使用湯勺,要避免使用尖銳的金屬刀、叉。餐具宜選擇托盤,且以不易破碎的木制品為佳

要把幾種飯菜放到同一個托盤裡,不應盛得過滿;液體和固體食物要分開;大塊的固體食物要切成小塊;吃魚或雞時要把魚刺和雞骨先剔除。

對不能自己獨立進食的患者,則需要護理者為病人喂食。喂食前,要征得患者同意帶上圍嘴布巾。喂食時,如果患者能夠坐起,最好讓其保持坐位,速度要慢,要防止嗆咳。食物不能太涼,也不能過熱。一次不要喂得太多,以讓患者細細咀嚼。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飲食調配,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應該多安排些有健腦利智作用的食品。膳食應多樣化,以谷物為主,要有一定量的動物性食物(瘦肉、去皮雞肉、魚、蛋)、豆類、牛奶、海産品和充足的蔬菜。不吃油煎與燒烤。飲食宜清淡,不應太油膩。因為患者活動少,則應适當限制熱量的攝入,使每天攝入的熱量與消耗的熱能保持平衡,要防止食之太多,以不使體重超重和發生肥胖。

保持一日三餐的規律性,要定時、定量,要饑飽适中。食物烹調以蒸、煮、炖為主,要做得軟爛,以利咀嚼和消化。為增進食欲,食物加工還要注意色香味,但不必太精緻。有些老年患者吞咽功能受損,咽不下大塊的食物,喝流質食物時,又會出現嗆咳。為此,就要喂飼糊狀食物。糊狀食物的調配也要遵循平衡膳食原則,為防止熱量不足,可少量多餐,每間隔4-5小時吃一次。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8

四.對老人和病人家屬的6點重要而溫馨的提示1.作為老年人自已,退休後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應該多學習,主動培養愛好,盡可能多地參加社會集體活動。

學習能降低老人發生癡呆的風險。有項研究顯示,老人學習外語,可使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延緩4年或更長。被尊稱為“中囯最後一位儒家”的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在94歲時還登台授課,能讀能寫。當問及用什麼方法保持良好智力時,他回答說:“‘活到老’,‘學到老’,再加上‘思考到老’”。梁先生的養生之道是:生活上,少吃多動、持之以恒;精神上,氣貴平和、情貴淡泊。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9

2.老人是最弱勢的群體,應當受到全社會的關愛與尊重。

有人将阿爾茲海默病患者說成是老頑童,其實,兒童是在不斷的進步,而老年癡呆症患者則是在喪失能力。故老人子女與公衆對癡呆老人應給予充分的理解。

遺憾的是,當前國人對該病普遍缺少應有的認識。這一方面是不少人受傳統觀念影響,錯誤地感到癡呆是難堪和不光彩的事,有病恥感,不願承認自已或家人患有本病;一方面也是由本病特有的隐匿性造成,以緻人們往往将病人的異常表現與正常衰老過程混淆。

有人估測,在我國,超過90%的癡呆患者從未被人帶去就過醫。說明國人對阿爾茲海默病是普遍缺少正确了解的。

3.中華民族傳統上最講孝道,全社會都應關愛老年人,當前尤其要大力倡導尊老風氣

老人權益理應受到法律保護。

然而,在信息空前發達的時下,老人受虛假信息與網絡詐騙卻屢見不鮮。老人是弱勢群體,缺少自我防護能力。有些人專對老人(特别是癡呆患者)行騙,用句老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要遭受天遣的。

4.筆者特别提醒老人子女與其他親屬:如果發現老人的記憶力減退,就該聯想到有患阿爾茲海默病的可能

近期遺忘是一個節點,子女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當出現凡事沒有興趣、話語含糊等情況,以及情緒、行為、性格改變時,則更應高度給與重視。比如,原來很大方的人,變得非常吝啬,好四處藏東西;原來很有脾氣和個性的人,變得特别溫順聽話。筆者曾遇到一位當街解褲的老人,被人誣為耍流氓。

其實,這些都可能是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表現。因此,請注意:切不可将病症同道徳等因素聯系在一起。

如本文開頭所說,對老人迷路也必須要注意了。阿爾茲海默病或成老人走失主因,而走失則可能引發危險,所以,就要做好看護了。

出一個小點子,可在老人衣襟縫上一個做聯系用布條,寫上家屬的電話與住址。

5.在阿爾茲海默病的非藥物治療中,不能缺少家庭關愛和親情交流

委内瑞拉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家人同住,并受到親人和子女關懷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與缺少親情的患者比較,前者病情發展明顯比後者慢。該研究還指出,缺乏情感支持和少同人交往的老人,發生該病的幾率比同家人一起生一活的老人高。

因此,就應提倡老人與子女一同生活,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

如果不住在一起,子女哪怕多打幾次電話也可以減少老人的孤獨感,為父母增加幾分快樂,又有利于減少癡呆發生風險或控制病情進展。

子女切切要注意:不管是衰老使然,還是病态,都不可對老人的遺忘與其他不當行為埋怨和斥責。

6.阿爾茲海默病雖然不能根治,但早治療和晚治療的結果差别很大。

盡早發現、盡早治療能延緩病程進展,能讓老人有尊嚴的度過晚年。

用愛對抗遺忘,至少,可以使病人多幾年生活自理。

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概率(從老人走失說起)10

阿尓茲海默病嚴重損害人的智力,是樂享智慧老人生活的大敵。

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筆者再次強調:随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阿爾茲海默病已經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所以,各位就應該對它盡早了解喲!

參考文獻

1.王建業:老年病當治則治.健康時報.2019年3月4日

2.劉政.老年人該怎樣吃.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年

3.方維忠.中老年病防控.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18年

(圖片取之網絡。技術助理:嬌嬌博士)

劉政 主任醫師。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學日本,是我國較早從事現代營養學專家,曾任大連市營養餐工委總營養師,出版專著九部。

願普天下的老人,人人快樂安康、晚年幸福!

#家庭健康守護官# @頭條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