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很多情況下都是自己主動學習,不似高中老師一樣的耳提面命,那麼,那麼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變得尤為重要。今天,來看看大家應該養成哪些習慣?
1、科學安排時間的習慣
要科學安排學習、勞動、娛樂、鍛煉、交往等活動。要制定活動計劃.
安排學習時間:包括每天的階段性安排、每周的較大活動安排、考試複習和雙休日、寒暑假的專題安排等。
做到該學學、該玩玩,該學習時不用别人督促主動學習,該活動時快快樂樂去活動。
2、 課前預習的習慣
現在很多學生,不到考試不看書,不預習,上課就是聽天書。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并且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
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内容,認真研讀,理解并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标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3、 認真聽課的習慣
大學老師,基本隻是講一些大緻思路,重點大學,不會像高中一個一個知識點講一節課。會聽課是搞好學習、提高素質的關鍵。
聽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
4、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号。對重點内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
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掌握當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記也隻能掌握50% ,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内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内容的80%。
5. 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上課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系、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
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增長知識,有所創造,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
6、敢于發表不同見解的習慣
不唯上、不唯書、敢于懷疑、敢于突破舊觀點,敢于對問題進行讨論、争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據的闡明自己的觀點。
發表自己的看法,聲音要宏亮,表述要準确,邏輯要清楚,要先把問題想好。“想”是“說” 的先導,隻有“想”的周密,“說”得才有條理,才透徹。
7、 階段複習的習慣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要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知識網絡。這樣可以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别,有利于知識的整體建構。
8、協作研讨的學習習慣
要學會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要善于幫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學習,通過協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釋、驗證事實、解決矛盾等方面調整看法,實現對知識的科學建構。
9、動手操作的習慣
動手操作非常重要。對每一個實驗,每一件學具都要親自動手操作。
通過操作,既鍛煉了手和腦,又能幫助理解,使知識記憶深刻。而不要将實驗都打醬油打過去了。
10、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
要做到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把知識運用到生産生活中去,在生活和實踐中驗證知識,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說不定,你會發明個産品或專利!
如果你每天真的用心去學習了,你的大學四年将會過的很充實,畢業時将會更容易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而不是天天喊迷茫,卻依然打遊戲、看劇、逛淘寶,到了考試時,兩眼一抹黑!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