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進入校園後,第一個學習項目就是練習寫字,這是今後一切進階的基礎。
而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體現孩子的學習态度是否認真,也是對他綜合能力的一次考驗。
事實上,即便成年人也有很多仍然寫着一手爛字、提筆就忘字,一到大場面就有些拿不出手,這多半是因為學寫字的年紀沒有耐下心練習。
現在的孩子大多很早就開始接觸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輸入方式多樣,很少會用到手寫。
若學寫字時再不好好練習,注重姿勢、字體等問題,長大很可能就忘到腦後去了。
不過,小學生寫字“不走尋常路”,常常會出現各類“翻車”事件。
我們都知道,“鼻”這個字筆畫多,很難寫。
這讓這名小學生很是苦惱,他總是掌握不好這個字的架構,經常寫着寫着就把字寫到田字格外面去了。
除此之外,“鼻”字的構造也讓他有些困惑,于是把上面的“田”分開成兩個“日”來寫,覺得這樣才更像一個鼻子的構造,畢竟一個人有兩個鼻孔嘛!
就這樣,他認認真真地“畫”完了一整篇“鼻”字,整個過程生動地展示了象形文字的演化曆史。
媽媽看到後又氣又笑,拍照發到網上跟大家吐槽,很快便吸引了大批關注,網友們的“神評論”也很精彩:
分析
還有的網友質疑這是大人寫來博取關注的,但如果你有孩子就會發現,他們寫字真是如此。比如這幾位家長曬出的孩子“作品”,和上面的“鼻”字就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個孩子寫了一首“飛天老爸”,剛開始還有模有樣,但後來爸爸就長出來了“犄角”,天馬行空呀~
真想看看他爸爸到底長什麼樣,是不是被孩子拿來對照着練字了?
這個孩子寫的“足”字就更妙了,可能他剛看完老爺爺打太極,悟到了一定招式。于是寫出的字便仿佛一套武林秘籍,生動又形象。
還有這一頁“員”字,到最後完全變成一個四肢靈活的小人,呼之欲出。
盡管這些字看起來都很有趣,但也不免讓家長擔憂:長此以往是否會影響孩子對漢字的認知,阻礙發展?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寫字時筆劃總是自成一派,有時若是不看到最後一筆,根本不知道他在寫什麼。
這種情況在家長看來可能很難理解,但如果從孩子認知發展的角度來看,便會發現這很正常。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7歲前的學生處于前運算階段,此時右腦占據主動地位,因此相對理論思維來說,他們的情緒化認知更強大。
也就是說,此時的孩更容易理解圖像和幾何圖形,因此練習常常由寫成了“畫”。
成年人之所以寫字使用正确的筆序,是因為這樣效率最高。
但對處于信息時代的學生來說,寫字除了手寫外還有很多途徑,因此他們用抽象的方式練字未嘗不是件好事,這對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有好處。
家長沒必要把問題想得太過嚴重,想讓孩子把字寫好,顯性隐性的引導不可少。
1)給孩子講文字演化史
我們知道,漢字是從象形文字一點點演化來的,從繁到簡的過程,背後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知識沉澱。
但對初初學字的孩子來說,漢字更像一幅幅圖畫,顯示着最原始和本真的意義。
因此,父母可以通過繪本給孩子講解文字起源與發展,來幫助識字,并讓他們理解每個字的深層含義。
2)報課外書法班
不得不說,想寫一手好字确實不易,很多孩子本是打算認真寫的,但無奈老師講得太快,一筆一劃寫根本跟不上節奏,于是寫着寫着就成了“草書”,再也回不來。
想讓孩子寫出更漂亮的字,可以給他報書法班,或買些字帖回來練。
讓孩子知道,橫和豎應該在什麼位置,每個字是什麼結構。這樣以後即使寫快了,最起碼還能保持字體的原生态結構。
最後想說的是,可能很多人小時候因犯錯都被老師罰抄過生字,不過這種方式如今越來越不适用了。學生壓力大,這種枯燥的作業隻會消磨耐心,還耗費體力。
試想,孩子若覺得寫字痛苦,還會認真練字嗎?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呀。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