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節又要來臨了,而每到春節正月十五這個時候,我們挨家挨戶都會挂燈籠。燈籠經過曆代高超藝人的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逐漸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
那你知道正月十五挂燈籠習俗最早是什麼時候?它的起源你知道麼?這個習俗在民間流傳着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燈籠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紅色代表喜慶,而燈籠多為圓的,有團圓的意思。所以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人們都挂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時,曾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支。明成祖朱棣時還在華門外設燈市,北平如今尚有燈市口街道。
第二種說法和農民起義有關。當時唐末黃巢領軍攻打渾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秘密入城打探時,一老人告訴了黃巢攻城的方法。黃巢很感動,為了感謝老人,他要老人買幾張紅紙,紮個燈籠,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攻進城後不會動這個老人。老人出于好心把消息傳給鄰居,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全城窮百姓都知道了,家家都買了紅紙紮燈籠。
黃巢回到大營後,按老人所指的路入城,然後内外夾擊,攻破了城門。這時,窮人家門口都挂起了紅燈,全城燈火通明。凡是挂紅燈籠的大門,起義軍一律沒有進入。不挂紅燈的,起義軍沖進去就去抓,隻一宿就把貪官劣紳殺光了。第二天,黃巢開倉分糧救濟窮人,還派人給那位老人送去二百兩銀子。自那以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挂起了紅燈。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3天都在家裡張燈結彩,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放過火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連續3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而作罷。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挂燈籠,來紀念這個日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