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不能缺少的是什麼?
空調、西瓜,還有……解暑飲料。
不管是酸甜的酸梅湯,還是清爽的涼茶,都能幫你驅走暑氣、平複燥熱的心情。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消暑飲品,它們的營養如何?喝時應該注意什麼?在家如何制作?《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營養學教授 周儉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毅
北京酸梅湯
生津止渴
“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瓯冰水和梅湯”,這是古代酸梅湯叫賣的情景。時至今日,北京的老巷裡,也常有店鋪裡挂着賣酸梅湯的牌子。
正宗酸梅湯用烏梅、山楂、桂花、甘草等作為主要原料,配合冰糖熬制而成。
成分
山楂健脾開胃,膳食纖維含量很高,胡蘿蔔素和鈣含量也不低。甘草在中藥中最為常用,能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功效
暑天裡喝上一碗酸梅湯能消暑提神、生津止渴。酸梅湯中的烏梅有機酸含量豐富,如檸檬酸、蘋果酸等。這些酸有助于人體吸收維生素、消除疲勞,還能促消化,防治便秘。
酸梅湯雖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腸胃功能相對較弱的兒童和老人、胃潰瘍患者、感冒患者、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喝。
需要提醒的是,常溫下,酸梅湯易變質,最好在冰箱裡存放。如果表面浮起細細的泡沫,最好就不要飲用了。
現在市面上的酸梅湯添加糖太多,難以達到生津止渴、消暑提神的功效,最好少喝,建議大家自己制作。
做法
大麥茶
刮油去膩
大麥茶是東北人傳統的消暑飲品,在日本、韓國等地也流傳甚廣,一般是大麥炒制後煮沸而成,熱水沖泡也可以,散發着濃濃麥香。
不少餐館用大麥茶招待客人,上班族辦公桌上也經常可見大麥茶的身影。
成分
相對于咖啡和茶葉,大麥茶不含茶堿、咖啡因等成分,糖含量也非常低,不會影響睡眠。
功效
《本草綱目》曾記載,大麥味甘、性平,能消積進食。大麥茶含有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以及鐵、磷、鈣等礦物質,常喝能促進腸蠕動,解油膩、助消化。對喝慣了冷飲的人來說,夏天喝些溫熱的大麥茶有助預防脾胃虛寒。
大麥茶可消積食,但并非人人适合。餐後易腹痛、腹脹的人可以适量飲用,但脾胃虛弱的人,比如餐前腹痛、餐後緩解的人喝大麥茶後可能出現胃部不适,不建議飲用。
做法
酸角汁
開胃健脾
酸角是雲南的特産,又名羅望子,味道酸中帶甜。由它做成的酸角汁爽口解暑,東南亞廚師常用來入菜提味。
成分
酸角富含多種氨基酸及鈣、鉀、磷、鐵、鎂等礦物質,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一定量的蛋白質和脂肪。
功效
《本草綱目》等醫學名著記載,酸角性平、味甘酸,香味特殊,具有清涼解暑、除積消食、開胃健脾等功效。
因酸角汁太酸,腸胃較弱的老人和小孩最好少喝,胃酸過多者最好不喝,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做法
涼 茶
清熱利濕
廣東涼茶已有數百年曆史,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成分
涼茶一般由藥性偏涼或解内熱的中藥煎水而成,常見的有金銀花、菊花、荷葉、淡竹葉、陳皮等。
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炎退腫;菊花清風散熱、平肝明目;荷葉清暑化濕;淡竹葉清熱瀉火;陳皮消暑化痰。
功效
在濕熱的南方,喝杯涼茶,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祛濕補水。
不過,涼茶畢竟由中藥煎制而成,即使藥性偏平,也不宜大量飲用,以免損傷脾胃。兒童、老人、體質虛寒人群,飲用涼茶可能導緻胃疼、腹痛等不适,更不建議過量飲用。
陳皮茶做法
陳皮10克洗淨,開水沖泡即可。可根據個人口味放适量白糖,放涼後飲用。
金銀花茶做法
甜胚子
潤腸通便
西北有句順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這裡的甜醅,指的就是蘭州的特色風味美食——甜胚子。
成分
甜胚子的主要原料有青稞、燕麥等。
燕麥和青稞富含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其中的β葡聚糖含量也不低,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強免疫力。
發酵時,青稞和燕麥中的澱粉轉化為葡萄糖,少量蛋白質分解為遊離氨基酸,更有利于人體吸收。
功效
甜胚子口感酸甜、解暑消熱,是西北當地常見的飲品。夏天喝清心提神,冬天則能壯身暖胃、增加食欲。
需要提醒的是,甜胚子屬于酒釀的一種,孕婦、兒童不建議飲用。
做法
本期編輯:劉暢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王冰潔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