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比賽中,常常會出現看似實力較弱的隊逼平或戰勝實力較強的隊,我們把這一現象稱為“爆冷”、“冷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稱呼呢?
冷字出現得比較晚,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沒看到,小篆的冷是形聲字,《說文解字》中說:“冷,寒也。從仌,令聲。”意思是,冷就是天寒,它的形符是仌,聲符是令。仌的本義是冰塊,所以從仌的字都和寒冷、溫度低有關系。冷的本義就是指溫度低,因此溫度很低的事物都可以加上冷來修飾,比如冷天、冷飲等。
除了現實溫度中的冷,冷也有冷清、孤單、無人問津的意思。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寫了這位彈琵琶的女子門前冷冷清清、無人光顧的情形。我們今天使用“冷門”一詞,就是由“門前冷落”所表達的冷清之意境引申過來的。冷清之地少為人知,所以冷門可以指不被大家關注的事物,将這一含義進一步抽象出來就表示意外、突然的。所以我們說某場比賽出現了冷門,意思就是這場比賽的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讓大家都想不到。
因為冷熱不同,天地有四季之分,物質有形态之變,也造就了風景殊異的萬千世界。然而,在人的認知中,常常喜熱不喜冷、趨熱不趨冷。例如,世态炎涼、人情冷暖,人們總是下意識地将冷和凄清孤寂、漠然無情對等,而把熱嵌入古道熱腸這樣美好的詞語中。正如李清照詞中所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冷字常給人以凄清孤寂以緻境遇不佳的感覺。杜甫有一句詩“諸公衮衮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說的是諸公紛紛飛黃騰達,而廣文先生鄭虔雖然才學出衆、品德高潔,卻隻能落得落寞清貧的下場。這不禁讓杜甫心灰意冷,感歎道:人這一生即使德才兼備又有什麼用,依舊難逃備受冷遇的命運。
然而,即使“官獨冷”,廣文先生卻依舊有“進亦憂,退亦憂”的情懷,這正如著名曆史學家範文瀾先生生前所提倡的,“坐得冷闆凳,吃得冷豬肉”。無論是科學研究、文學創作還是各項事業,都需要有“闆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在許多人眼裡,坐冷闆凳不舒服、不是滋味,與名利無緣、跟熱鬧無份,與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時甚至還得與委屈不公、冷落埋沒相連。可是,正因為吃得了坐冷闆凳的苦,才能翻開生命的新篇、打開事業的新局。作家柳青曾經為了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定居在長安縣的皇甫村,一待就是14年,親自去深入了解陝西關中農民的生活,了解鄉親們的喜怒哀樂,這才留下了一部經得起曆史檢驗的精品力作。陳忠實寫《白鹿原》,從構思到寫成,差不多用了近十年時間,其中很長一段時間,他把自己關在農村的陋室裡,遠離塵嚣,全情投入。寫完後的某一天,他忐忑不安地等待評論家李星的評點,得到的是一聲驚呼:“哎呀!咋叫咱把事弄成了!”正是這句關中民間最常用的口頭語,給陳忠實鑄下了永久的記憶。他明白,所有的艱辛有了回報。陳忠實的“冷闆凳”,給他帶來了熱騰騰的文學春天。
坐冷闆凳不易,把冷闆凳坐熱更不易。願意坐冷闆凳,敢于坐冷闆凳,能夠坐冷闆凳的人,他們所做的并不是苦熬苦等,而是以時間為刻度,不斷書寫自身本領的新高度。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一以貫之、一幹到底。語言學大家王力一生筆耕不辍,84歲高齡時依然堅持每天連續伏案8到10小時,因為這樣的堅守與勤奮,才有了《王力古漢語字典》等諸多經典之作。善于把冷活做實、冷事做熱、冷門做火,練就看家本領,成功自然來敲門。有句話說:“遠方其實并不遠,走着走着花就開了。”不妨将人生的冷境看作躍起前的沉潛、運筆前的構思、構圖中的留白。終有一天,腳步匆匆的你,也會感受到“走着走着花就開了”的怦然心動。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嚴寒中的梅花,雖處于冷清之地,卻綻放出白雪紅梅的大美。的确,唯有冷,才能襯出熱,正如唯有苦難的悲痛,才能襯出幸福的可貴。“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的名句之所以聞名,正是因為它帶來了希望——經曆過冷與熱的人生,才能真正走向成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