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錢多多
雖然流行語年年更新換代,但有些流行語卻堅守陣地,長期活躍在互聯網上,比如“懵逼”,比如“心塞”。現在,問題來了!這些網絡流行語你讀對了嗎?
“懵逼”這個詞,實在是太火。因為它已經不止是“一臉懵逼”,而是進化到“萬臉懵逼”、“對角懵逼”、“博弈論懵逼”等高級階段了。
所謂“懵逼”,指的是一種震驚到目瞪口呆、簡直不能相信的表情。不過,當你“一臉懵逼”的時候,“懵逼”大概是“二臉茫然”,因為它好端端地就給改了名兒哇!
“懵”這個字從來都念“měng”,不念“mēng”。“懵”的本義是昏昧無知的樣子,常用詞有“懵懂”、“懵頭轉向”。事實上,“懵逼”出自東北方言,習慣成自然之後,“懵”字的本音就給抛到爪哇國去了。
有首《拽》歌這樣唱:“你拽,你拽,你拽個什麼拽!”問題是,“拽”字有三個讀音,zhuāi、zhuài、yè,就是不讀zhuǎi。
其實,這都是錯别字惹的禍。在不少地方的方言裡,比如四川、安徽、河南、西安等地,人們習慣把擺譜、拿架子的高冷範兒稱作“zhuǎi”,其正确的寫法是“跩”。
“跩”的意思是走路像鴨子一樣左搖右擺,倒是很符合唯我獨尊的大爺樣兒。不過,能“跩”起來的人通常都是有點資本的,要麼有顔,要麼有才,要麼有錢。如果要啥沒啥還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那就不是“跩”,而是患上妄想的毛病了。
“我勒個去”又名“我了個去”,按理來說不會讀錯音,但偏偏大家喜歡讀成“我lèi個去”,也許是因為這樣聽上去更有霸氣的感覺。
“勒”字可以讀成“lè”,可以讀成“lēi”,就是不能讀成“lèi”。“我勒個去”實質上是東北發音“我去”的衍生版本,出自cucn201配音組配的日本動漫《搞笑漫畫日和》中文配音,原文字幕為“holy shit”,這是一個表示驚歎的詞組。
簡單來說就是“天啊”“我的媽啊”這樣的意思,這與“我去”的中心思想基本相符,但為了對口型,cucn201配音組就加了兩個字,變成了“我勒個去”。
通常來說,“我勒個去”應用十分廣泛,比如“我勒個去,這天氣說變就變”,再比如“我勒個去,你什麼時候找了這麼漂亮的女票”,簡直全能!
“心塞”這個詞,可不是網絡的專利。早在三千多年前,它就已經出現了。《周易·井卦》:“井渫不食,為我心塞。”渫,除去污泥之意。按現代的說法,這句話就是“幹幹淨淨的井水你不喝,我簡直是想不通”。
“塞”字有三個讀音,其中“sāi”和“sè”意思相同,都是指“堵、填”這樣的動作或“堵、填”所有的東西,但“sāi”作動詞時多是單獨使用,如“老媽塞給我五百塊錢”,而“sè”多用于詞語或成語中,如堵塞、閉目塞聽等,因此相比于“心sāi”,“心sè”的讀音要更加準确。
最近“怼人”很是流行,雖然大家習慣把“怼人”讀作“duǐ人”,但實質上“怼”字正确的讀音應是“duì”。中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廣雅》裡記載:“怼,恨也”,如怨怼、怼恨、怼怒等等,總之不是很愉快。
那麼,“duǐ人”這個讀法是怎麼來的呢,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從河南方言說起了,因為“怼”在河南方言裡确實讀作“duǐ”,通常表示收拾的意思。比如“看我不怼你一頓”,這意味着老爸要收拾兒子了。
不過,真正讓這一河南方言廣為流傳的是芒果台播出的《真正男子漢》第二季,當時袁弘被收拾了一頓,滿懷委屈地問班長“這就叫被怼嗎”,于是班長和他探讨了一番“小怼小進步,大怼大進步,不怼不進步”的理論,從此“怼人”就火了。
“靐”這個字,非常形象。盡管它并不念“雷”,但确實與“雷”有關。《康熙字典》:“靐靐,雷聲。”
“雷”是一個很流行的網絡用語,泛指“無語”、“暈倒”等意思,那些“霸道總裁愛上我”式的瑪麗蘇文,那些“褲裆藏雷”式的奇葩橋段全都讓人很“雷”。
大概是新新人類的腦洞開得太大,單憑一個“雷”字已經無法形容衆人的感受,于是出現了“雷”的升級版“靐”,表示“太雷了”,要三個“雷”字才能鎮得住,基本上等同于“天雷滾滾”和“晴空霹靂雷”。
那麼,“靐”到底該怎麼讀呢?它的讀音和“雷”可就毫無關系了,它讀“bìng”,但用法和“雷”相同,比如“那些節操碎一地的台詞靐到我了”。
“槑”和“靐”一樣,都是近年比較流行的生僻字,認識這字的人比較少,大夥兒都直接讀成“二呆”,表示很呆、雙倍呆的意思。
但在字義上,“槑”和“呆”可扯不上關系,它讀作“méi”,義同“梅”,沒有一點“呆”的意思。另外,“槑”字看上去像兩個牽着手的小人,因此也能用來代表熱戀的情侶,十分生動。
除了“槑”和“靐”,這種網友根據外形賦以新意的生僻字還有不少,比如烎(yín,原意指光明,現在流行表示“開火”的狀态)、兲(tiān,同“天”,現在直接拆作“王八”使用)等等。
當然,這裡隻列舉了很小一部分被讀錯音的網絡流行語,作為一塊引玉的磚,不知道有沒有砸中你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