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怎麼想,現實一直都在改變。
或者你主動改變,或者你被動改變,改變總在發生。
盡管很多育種人一直圍着“美系某品種”和“改958”而“打轉轉”,盡管一些“育種痞子”依賴忽悠“對品種不真懂”的種業公司老總而苟延殘喘......但是,總有一部分有社會良知、有情懷的“育種精英”引領潮流,赢取未來。
每一年進入“失信黑名單”的種業公司約200家(見附圖),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抗性不好的品種”被迫出局(見附圖),這都是“急功近利”和“過于自私”造成的——凡是不真心把種植戶當“衣食父母”的人或公司,必将被市場所抛棄。
一,耐密玉米品種,一路走來,大局已經初定
玉米耐密植品種已經很多年,真正有所突破的卻少之又少!
因為,科研攻關,哪有那麼容易?
一個真正的好品種的“脫穎而出”,必定是科研的創新 抗性的綜合體現,豈是靠着“吃吃喝喝,喊喊叫叫的會銷”(那根本不是營銷),就能赢得人心?(忽悠得了一時,卻必定不長久)。
好在,總有“育種精英”令我們打心底裡敬佩,白軸的、紅軸的、粉軸的各種類型5000株密度審定的品種,已經層出不窮。
先“大浪淘沙”,再“沙裡淘金”,條件已經具備。
二,我國農業部門高層領導定調,“耐密品種”将引領未來據新華社1月18日的消息,在全國農業廳局長會議上,我們農業部門的高層領導——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強調了“耐密品種”的重要性。這是加快建設我們成為“農業強國”的一項重要措施。
三,美國的玉米已經普遍5000—6000株畝密度,而且目标是畝密度13000株,因為,美國已經有了14葉的玉米品種
據玉米育種人劉丙新先生的文章,美國當前的玉米密度在 5000—6000 株每畝,而且呈現每年都在增密的趨勢。未來,“窄行距”下的高密度一定會到來。1)如果将行距調整為 51厘米(株距14厘米),對應的極限密度是 9300 株。
2)按照玉米的極限行距15 英寸(38厘米),極限株距 5 英寸(12.7厘米),玉米的極限密度約 20 萬株/公頃(13000株/畝)。
3)Under 公司認為,窄行種植是提高玉米播種密度的一種方法。随着密度的持續增加,行距必然逐步減小。
另據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李新海所長的介紹,美國玉米品種耐密的前提是“早熟” “莖稈強韌”。
而且,美國玉米已經有了14葉的品種——像小麥一樣的玉米品種,就是未來。
從美國的玉米品種資料分析,@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十星科技認為,我們玉米育種的方向是,在兼顧綜合抗性和品質(籽粒容重不可以低于750克/升)的同時,再把葉片降低到19葉、18葉、17葉、16葉、15葉、14葉、13葉是必然的趨勢(就看誰率先突破了,是誰“一馬當先”和“一鳴驚人”了)。
四,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各地應該主動搞夏玉米5000株“擂台賽”,讓多個品種進行PK,而不是某個品種的“自娛自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大大小小的考試中一路走過來的。
為啥對玉米品種不進行“對比考種”呢?
某一個玉米品種在特殊的精細化管理下的“攻關田”是不是屬于典型“自娛自樂”?——如同宋朝舉辦一場“美男子比賽”,卻隻有“武大郎”一個人參加,這叫啥事呢?
所以,當地有責任心的農業主管部門可以搞多個品種5000株“擂台賽”——管它誰勝誰敗,隻有“優勝劣汰”才最利于當地的種植戶;而且,種子代理商也可以搞,種子零售商也可以搞,種植戶也可以搞——或者同一塊幾十個品種,10幾個品種,幾個品種,甚至在半畝地裡每個品種各種植戶幾百株也很好,因為“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隻有同等條件下的對比才最接近真實,更加利于大家的“衣食父母”(種植戶)。
誰真心對待種植戶,誰将名利雙收,赢得未來!
如果你不考慮未來,你怎麼可以擁有美好的未來?!
#農業真科技##玉米真科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