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一個人都很感動的正能量

每一個人都很感動的正能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07:05:38

文/夢精靈2019

圖/網絡


從我們睜眼的那一刻起,一天24小時的“選擇之旅”就啟程了:小到柴米油鹽,大到人生走向,我們常常會面臨選擇,隻有會做選擇題的人,才會有開挂的人生。

天地混沌,生命初開,生命究竟是如何起源的,這一直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課題。如果有一種天賦,人類通過一支筆、一管墨、一張紙、一段文字、一池水就能造就各式各樣的人,這将會是一個怎樣精彩紛呈的世界呢?

《造物者之歌2》就是這樣一部神奇的小說,它是作者狷狂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于2013年開始構思,花費六年時間,十易其稿,寫完第一部。這裡是一個造物者的異世界,用文字便可以創造奇特的生命,走進全新的幻想紀元,就可以見證天生異能的神奇物種和不甘命運的誓死反抗。

作者狷狂是一位80後年輕媽媽,上學時曾深深迷戀《哈利·波特》,即使手頭拮據,依然買下了全冊,自此開啟了科幻謎之路。狷狂曾說:因為一個突然萌生的想法:"如果我生活在一個非正常世界裡,我最可能擁有的異能是什麼?"于是,狷狂開始了《造物者之歌》的創作。

書中,既有光怪陸離的場景讓人應接不暇,也有深藏水底的暗流湧動使人驚奇。著名科幻作家陳楸帆評價這本書,"腦洞大開的新奇設定,通俗流暢的故事體驗,對未來世界的設想讓人細思極恐,一部非常特别的國産幻想小說"。幻想文學作家騎桶人也表示了肯定:"東方的幻想作品大多聚焦古代神話、仙俠題材,《造物者之歌》在傳統之上推陳出新,結合了科幻的人工智能,對創作手法、小衆思想的探讨很有社會意義,有一種别樣新奇的幻想風味。"

以下,我将從保持初心、發展興趣愛好、突破認知局限三個角度來分析:當我們不斷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挑戰,如何應對自如,如何保持長久的熱情,如何走出認知局限……相信每個人都會從中有所收獲。


每一個人都很感動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1


1.面對紛擾、五彩缤紛的世界,你可曾記得初心?

古語有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若問初心是什麼,那就是你做某件事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

《造物者之歌2》中有兩種人,原人和紙人。原人可以寫造紙人,也就是說,紙人是由原人創造的。寫造紙人除了必備的工具:魂筆、點睛、誕生紙、孕生水之外,真正的精髓在于寫造,也就是紙人的靈魂。

原人能夠寫造紙人,可紙人并不是低等生物,可以任人宰割。原人即使是紙人的創造者,也不能随便剝奪紙人的權利,紙人也是一個個活潑潑的生命,他們有血有肉,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和行為能力。

原人和紙人在這個幻想紀元的世界中,應該如何相處呢?我們不斷地在書中尋找真正的答案。

然而對我來說,最大收獲則來自漁民大叔送給簡墨的人生格言。


每一個人都很感動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2


簡墨因學校突出表現,獲得去碧海長瓊三周的通行時限。碧海長瓊的居民全部是紙人,簡墨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不知道哪裡可以兌換錢币,單純的他就按照閱讀器小說中了解到的信息,把行李當了,換了米面油鹽,找了一戶人家借住,并且每天出海半日幫房東打魚,來抵扣房錢。

簡墨的同學都是按照規矩去蓬壺所兌換。簡墨和同學不同,他的目的性不像同學。同學去的目的很明确,獲得獎勵,而簡墨隻是當成一次體驗的機會,就是這樣的心态,使他獲得了别人眼饞的赤紅色珊瑚珠。

而漁民大叔的一段話則讓人豁然開朗:

"做神仙就是每天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每天出海打魚,賺錢給老婆孩子買吃的穿的,全家人一起開開心心……想要過神仙的日子,先要學會做人的日子,如果不知道作為一個人,不知道怎樣的日子才叫快活,那又怎麼可能做個快活的人呢?"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不斷地進取,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沒有人不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可是在追逐的過程中,很多人逐漸沉迷于達成夢想的各種手段,而忘卻了理想本身,甚至做出與之背道而馳的事情。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這句話不僅是封建時期的為官之道,也是當今社會我們應當有的工作态度,不論為人,還是處事,均應當"在其位,謀其政,不懈怠"。

對于我們常人來說,隻有忠誠于自己的初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終有一天會發現,抛開一切世俗的附加,一直堅守信念和本心,那才是最為珍貴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之中。

縱使負重前行,請勿忘初心。


每一個人都很感動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3


2.隻有讓興趣與愛好相輔相成,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深以為然。

簡墨曾在陳元參賽前,仔細觀察過他,他問陳元:

你最大的愛好是什麼?

電腦編程吧。

陳元想了想。

陳元比賽結束後,别人都誤以為他是超常發揮時,陳元說:

不是超常發揮,我的愛好是編程,所以我把編程時的專注和興奮帶入寫造中。雖然不能完全比拟真正編程時的程度,但就是這樣,我的紙人等級增加了兩級。

簡墨曾一直懷疑自己的魂力波動,之所以能恢複正常,是因為在碧海長瓊那段在房間裡筆耕不不辍的日子。寫作能夠恢複他的造紙天賦,但能不能提高别人的造紙天賦,這不好說。簡墨自己寫作的時候是更大程度是出于個人愛好,所以,魂力波動恢複的關鍵,到底是寫文,還是寫文帶來的愉悅情緒?簡墨也不得而知。


每一個人都很感動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4

其實,簡墨的魂力恢複波動,完全是因為他把精力投入在了興趣愛好方面,也隻有全力以赴找到自己興趣愛好的時候,才有可能做出最大的貢獻。

簡而言之,當我們把興趣愛好和事業結合起來時,才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愛好是在興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人愛好的事物必定是他感興趣的事物。

曹雪芹寫《紅樓夢》用了10年,孔尚任寫《桃花扇》用了15年, 司馬遷寫《史記》,用了18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30餘年,歌德寫《浮士德》花了64年,這些偉大的人物正是由于他們對所做的這些事有着長久的、穩定的興趣,才完成了這些巨著。這些巨著,哪一個不是該領域的"萬裡長城"?

有心理研究表明,當人們從事自己喜愛的職業時,他的心情必然是愉快的,态度也是積極的,并且有可能在他所喜愛的領域裡發揮出最大的才能,進一步創造更大的價值。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從事着"枯燥而繁重"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苦不堪言,此時,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尋找到工作中的興趣,刻苦鑽研,然後把興趣發展成愛好,最後才能取得比一般人突出的成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培養興趣,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着手:

首先, 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創造一種有愛的,利于培養興趣愛好的家庭環境。比如:古典文化的引導,父母要經常翻看并講解此類書籍,引起孩子興趣;書籍需要多元化,體育、競技、社會、科學……在沒有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是什麼時,先培養和觀察;運用學到的知識,增加和孩子的互動等等。

其次,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導。孩子所有的行為及認知興趣都與求知欲有關,知識可以喚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助欲,鼓勵孩子多問"為什麼",幫助孩子建立起對知識的渴望,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适應以後的學習生活。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尤其要有求知欲。我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孩子學習時,家長自己放任自流,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慢慢地脫離社會,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時候,還能有什麼資格來挖掘還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呢?

興趣和愛好不能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但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作用巨大,如果我們和孩子在學習工作中都能尋找到興趣愛好,相信一定會對生活充滿希望。


每一個人都很感動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5


3.突破認知局限,需要認清這五點。

簡墨和紙人簡要讨論,遇到事情該怎麼做,是退縮還是前行,簡墨給了我們很好地答案。

"烏雲那麼多,那麼厚,其實這顆星它也不知道,自己從那麼遙遠的地方投來的光,到底能不能讓我們看到,可如果它不先走出這一步,我們便永遠不可能知道星光是怎樣的,對不對?"

這段話像極了我們的人生。我們能夠看到珠穆朗瑪峰那麼高,如果我們停下腳步,畏懼困難,可能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登上珠穆朗瑪峰;我們看到生活中的重重困難,想要做一件事情,首先會被面前的障礙攔住,甚至退縮。就像簡墨和簡要,面臨着種種困難,面臨着連蘊的仇敵,六階殺手的背後使者,還有許多不知道的敵人。

簡墨對簡要說"以我們現在的能力要做到這件事情很難,可是它已經擺在我面前了,我無法視而不見,我相信你也不能。或許我們能做的隻是杯水車薪,最終無濟于事,但就像這顆星星,或許我們會成功呢?"

面對困難不逃避,積極面對就是我們正确的人生态度,事實也證明,簡墨發現,無數想要以紙人統治世界的丁一重、蘇塘、譚長秋等這些人,用了無數的手段,把握着紙人的生存狀況,甚至用器官移植來挽救原人的生命,簡默在和他們做鬥争之前,也意識到了困難重重,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他相信正義終将戰勝邪惡,這歸功于簡墨打破了自己的認知思維,走出了畫地為牢的境地。


每一個人都很感動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6

有時,我們的認知思維,不過就是畫地為牢。

牢籠是我們自己畫的,每個人都曾經蹲在自我認知的牢籠裡,不願出來,因為出來,意味着挑戰,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脫離舒适區……

哪些因素會制約認知思維的呢?有以下五點:

①經驗:我們把經驗視為是好事,有時确實是,但是,但我們舊有的經驗不在試适用時,想到的不是突破,而是求助于神靈。

②習慣:思考是習慣的延續,習慣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行動。如果習慣好,那麼思考也是正确的;如果習慣不好,那麼思考也是錯誤的,會一步步把我們帶入誤區。

③本能:本能就是本性使然,本性如此。本能就發生在随手之間。本能才是操控人生的最大力量,阻止我們認識新生事物。

④主觀願望:我們需要厘清内心願望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每個人都想擁有美好的未來,可光想是沒用的,需要付諸行動,才能促進主觀願望的達成。

⑤固化的成見:認知思維的牢籠,總是先有觀念在根據觀念,解釋當前發生的時間。正如孔子的弟子子貢所言"君子惡居下流",如果某人處處招人讨厭,那麼,肯定的,别人就會對他做出不利于他的解讀。

隻有不斷地更新認知,打破認知思維的牢籠,我們才有幾乎鑽出牢籠,重見天日。無論是經驗、習慣、本能、主觀願望還是成見,如果被認知思維占據,就無法改變,也就沒有了機會重新出發。

所以,隻有突破認知思維,經驗才會更加有價值;習慣才會被修正為好習慣;本能則更加清楚明朗;願望終不會與現實混淆一談;成見的新舊更替,會帶領我們認知更寬廣的世界。

結語:

人生就是由一連串的選擇組成,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做出選擇。面對選擇時,能權衡利弊,迅速做出最佳決策,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不同選擇,決定了我們是誰,決定了人生是否能開挂。

人生永遠是無法重來的,苦,才是生活;累,才是工作;變,才是命運;忍,才是曆練,容,才是智慧;靜,才是修養;舍,才會得到,做,才會擁有。當我們不能改變現有的環境時,就讓我們改變自己的心态,戰勝自己,戰勝困難,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