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移植要是沒有成功會有什麼症狀

移植要是沒有成功會有什麼症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10:22:31

導語:淋巴瘤患者需要做移植嗎?是自體移植還是異基因移植效果好?

談到移植,很多患者想到的是副作用會不會特别大,會不會特别難受;第二個想到費用特别高;第三個覺得風險特别嚴重。醫生經常說疾病想要根治需要移植,長期緩解需要移植。大家在這個問題上反複搖擺,到底需不需要做移植?我們首先要對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治療手段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做出比較好的判斷。

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療淋巴瘤嗎?

淋巴瘤是屬于對放療和化療非常敏感的腫瘤,放療和化療的劑量與殺瘤效果成正相關。兒童淋巴瘤的化療效果之所以比成人好,就是因為兒童能夠耐受比成年人大得多的化療劑量。但在成人如果把劑量提得非常高,腫瘤是清除了,但是患者的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也遭受了不可恢複的重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放療和化療發揮最大的效果,同時又保護機體,就可以通過骨髓移植的辦法,讓患者在造血幹細胞的支持下,接受比較大劑量的放化療,清掃體内所有的腫瘤細胞。另外一個原因,我們的免疫系統和血液系統都來源于造血幹細胞,移植之後不僅重建了血液系統,也重建了免疫系統。未來這套新的免疫系統就能夠幫助我們壓住體内的腫瘤細胞,不再複發,達到長期治愈的目标。所以,造血幹細胞移植一直是淋巴瘤治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正是因為如此,2018版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淋巴瘤中國專家共識也提到,盡管目前多種新藥和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提高了惡性淋巴瘤的近期療效和長期生存,但造血幹細胞移植在惡性淋巴瘤的整體治療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移植的選擇——自體移植

對移植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現在來看患者常常問到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的淋巴瘤到底需不需要做移植?第二個問題,如果需要做移植,以我目前的身體條件,到底适不适合移植?是适合自體移植還是異體移植?解答上面兩個問題首先患者需要對自己的疾病有充分的認識,清晰自己淋巴瘤的亞型。

首次治療一旦緩解“應該”做自體移植的淋巴瘤亞型:

65歲以下的套細胞淋巴瘤

絕大部分的侵襲性T細胞淋巴瘤

年輕的高危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沒有移植禁忌的多發性骨髓瘤

首次治療一旦緩解“最好”做自體移植的淋巴瘤亞型:

化療敏感的淋巴母細胞淋巴瘤

雙打擊或雙表達高級别B細胞淋巴瘤

惰性淋巴瘤轉化的高侵襲性淋巴瘤

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

适合作為複發後标準治療選擇的淋巴瘤:

挽救治療敏感的複發或原發難治的彌漫大B淋巴瘤

挽救治療敏感的第1或第2次複發的濾泡性淋巴淋巴瘤

挽救治療敏感的複發或原發難治的霍奇金淋巴瘤

适合挽救性鞏固治療的合适選擇:

複發且挽救治療敏感、不适合異基因移植的套細胞淋巴瘤

挽救治療敏感、不适合異基因移植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

多次複發的某些惰性淋巴瘤

一線治療獲得部分緩解或挽救治療敏感的伯基特淋巴瘤

移植的選擇——異體移植

相較于自體移植,異基因移植的難度比較大,又有排異,時間比較長,費用也比較貴,所以異基因的選擇我們要更慎重一些。

需要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類型我們歸類如下:

多次複發、原發耐藥和自體移植後複發的淋巴瘤

17p缺失或TP53基因異常突變,氟達拉濱或聯合免疫化療治療失敗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某些高度侵襲性淋巴瘤若治療有效,應盡早于第1次完全緩解期異基因移植,包括高危淋巴母細胞淋巴瘤(LBL)、肝脾T細胞淋巴瘤、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Ⅱ型、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

移植需要的身體條件

什麼情況适合移植?移植需要的身體條件都有哪些?

第一個就是年齡,自體移植目前來講,年齡≤75歲、一般狀況良好而無明顯髒器功能和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可以耐受自體移植。目前清髓異基因移植通常用于年齡≤55歲的年輕患者,非清髓異基因移植可以做到65-70歲篩選後的患者。

第二個是體力狀态,移植的時候會有一個身體狀況評分。一般來講,如果能夠達到60分,是可以耐受自體移植的;如果能達到70分,可以耐受減低預處理毒性的異基因移植;達到80分以上可以耐受異體的清髓移植。

當然了,僅僅根據日常生活狀态就決定是否能做移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髒器功能的醫學評估,比如評估有無冠心病、糖尿病、肝髒功能、腎髒功能等等,然後再結合患者的年齡确定是否适合所選擇的移植。

淋巴瘤的精準移植

我們經常說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移植技術和這些精準治療技術并沒有互相排斥,我們要充分的學習認識新技術、新手段,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把這種精準治療的概念引入到移植上。

首先,恰當的移植時機。每個患者的移植時機都是不一樣的,不是“一刀切”的。我們準備移植的病人,一定要跟治療醫師進行充分的溝通,選擇個體化最佳的移植時機。

第二,要精準優化個體化的預處理方案,了解移植前疾病的臨床特征、分子生物學特征、患者器官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個體化評價,都是個體化的客觀指标。

第三,移植方案與新技術的結合。自體移植與CAR-T細胞技術結合,這是将來的方向。CAR-T治療也是北京博仁醫院正在探索和開展的研究,緊跟國際研究最新進展。其次是靶向藥與預處理治療及移植後維持治療的結合,可以作為協助移植起效,或者移植後控制病情的方法。

再有就是腫瘤易感基因檢測與供者篩選要結合起來,比如小孩有遺傳缺陷,我們要選擇最優的供者。這是北京博仁醫院實施的新技術和移植的結合,相信我們的移植會越來越安全有效,也會讓病人獲得更好的治愈的效果。

作者簡介

移植要是沒有成功會有什麼症狀(别糾結了這幾類人)1

胡凱

血液四科(成人淋巴瘤)五病區主任

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

2018-2019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血液科副主任,2014-2019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

擅長: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淋巴瘤及骨髓瘤診斷及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免疫治療。

現任北京市醫學會血液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造血幹細胞移植及細胞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發表中英文論文20餘篇,參編參譯著作5本。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13:30-17:00

周四上午:8:00-12:0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