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是詩體裁的一種,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着豐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在詩詞史上,有這樣十首詩,他們短小精悍,語言簡煉,卻意蘊深長,令人回味無窮。給人以無盡的美感和思考。
《登鹳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隐娘說: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詩中叙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想要看得遠,必須登得高。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詩中所體現的積極的進取态度,使得這首詩多次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隐娘說: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因為“野曠”所以天低于樹,因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系,寫得恰切逼真。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隐娘說:《江雪》是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迹,人蹤湮沒。遐景蒼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凄寂,曆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
《登樂遊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隐娘說: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并直述自己的感受。後兩句極力贊歎晚景之美:在夕陽餘晖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隐娘說: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于屋内擡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曆來廣為傳誦。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隐娘說: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全詩語言樸實淺顯,寫景如畫,叙事雖然簡樸,含意十分深刻。全詩純用白描手法,語言樸實無華,格調清雅淡靜,卻具有悠遠的意境與無窮的韻味。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隐娘說: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尋隐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隐娘說:本詩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緻。詩中以白雲比隐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隐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隐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隐娘說:《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複讀之,便覺詩中别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讨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裡,蘊涵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鋤禾》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隐娘說:此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全詩語言通俗、質樸,音節明快、上口,流傳極廣,婦孺皆知。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國傳統的“治家格言”,提醒人們注意節約用度,珍惜勞動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