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集中教學加法和乘法的五個運算定律。可是仔細看教材,是不是覺得加法交換律似乎沒什麼講的,40 56=56 40,然後再舉例子,歸納出加法交換律成立,學生也很好理解,似乎好像不用講學生也明白,但仔細思考,書中隻羅列了現象,至于為什麼可以交換卻沒從本源上說清道理。隻是用結果相同掩蓋了過程的差别。就是用舉例法歸納運用了心裡已經知道的事兒。仔細想想,加法交換律為什麼可以交換,能夠交換的理由是什麼?教材并沒有從本源上說清道理,按照教材指示,歸納得出結論就好,甚至公開課都不能選加法交換律,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呈現”。
然而,根據課标“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标”凡是能夠懂得道理,還是應該讓學生經曆過程并說清道理,僅僅用不完全歸納法就把加法交換律強加給學生似乎并不合情合理。
那麼加法交換律的本源道理是什麼呢?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驗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數學直觀呢?
自然數的加法,其本源意義在于對兩個具有有限基數且不相交的集合A和B作并集AUB之後,AUB的基數是A的基數與B的基數之和。
這樣的解釋小學生肯定不理解,但是說白了其實很簡單。就是“數數”。A、B兩堆石子,先數A堆的a顆,接着數B堆的b顆,最後的結果就是a b顆。加法的本質就是“接着數”。加法的概念不是來自于更多的小石子,而是來自于添加或合并的操作活動,如果從“數數”的本源學習加法交換律,是不是更直觀呢?
不妨用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引入。
學生一定笑話猴子幼稚,其實是一樣的,怎麼證明是一樣的?引導學生說出3個後面接着數4個是7個;4個後面接着數3個也是7個,能畫點子圖證明嗎?
師:看來3 4還就等于4 3,加數變大還可以嗎?請看例1……
你還能舉幾個例子嗎?……
“數數”的過程看似簡單,恰恰從數學的本質上解釋了加法交換律,這樣簡單的數形結合,直觀顯示了3 4和4 3過程的差别,學生經曆這樣數學化的過程,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從本質理解加法交換律。
運算律是運算的主要性質,反映了運算的規律性。學習運算律不僅僅是為了計算簡便,更為重要的是發展學生對于數與運算意義的理解,培養數學學習的能力。加法交換律看似簡單,卻不能忽視數學本質,忽略數學基本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