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問題

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20:56:30

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問題?作者:李金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問題(正本清源研究經濟學本質邏輯)1

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問題

作者:李金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

經濟學是什麼?它是研究什麼的?對此,薩缪爾森所著的《經濟學》羅列了多個關于經濟學的定義,如經濟學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與生産和交換有關的種種活動;經濟學是關于選擇的科學,它研究人們如何進行選擇,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資源來生産各種商品,并将這些商品分配給各類社會成員以供消費;經濟學研究貨币、利息、資本和财富;經濟學研究人類如何組織消費和生産活動;經濟學研究經濟總體的運動、價格、産量和失業的趨勢,幫助政府制定能夠影響總體的經濟政策。而羅傑斯也說,經濟學研究的是人類面臨稀缺性問題時的選擇行為,不同的曆史背景下人類面臨的選擇問題不同,則經濟學研究的對象也就存在差異。因此,經濟學本身就是曆史的産物,經濟學的選擇對象以及經濟學自身是被曆史所限定的。

從既有經濟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不難發現,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是經濟學研究的根本出發點,經濟學研究内容受特定社會環境、特定曆史條件的影響。一切經濟學思想、經濟學說、經濟理論都來自于經濟實踐,經濟學理論為經濟實踐服務,而經濟實踐則引導着經濟理論的發展。因此,經濟學研究本質上是要解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經濟問題,這也是一切經濟學研究的根本宗旨或根本目标。然而,如今以經濟學論文呈現的經濟學研究,不少成果并沒有很好地把握經濟學研究的本質。這些成果中,作者不是努力地出思想、出觀點、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而是刻意展示定理、展示模型、展示方法;不是努力地去追求對所研究現象的剖析思考、對研究問題的完美破解,而是刻意追求論文形式的美觀好看、行文方式的齊整規範;不是去努力地使研究成果通俗化、清晰化,能有效應用于實踐、服務于社會,而是刻意将成果複雜化、深奧化,以顯高端、以示水平。這樣的現象并非個案。這是一種價值觀的颠倒,一種認識論的錯位。

人類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和不同背景下會面臨不同的經濟問題,這為經濟思想的産生提供了土壤。最初,經濟思想是紛繁瑣屑的,經過實踐的檢驗和理論化,經濟思想演化成經濟學說;經濟學說經過系統化、條理化進一步形成經濟學理論體系。經濟學史證明,經濟學的發展依賴豐富的實踐活動,由經濟實踐活動推動。在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價值規律、商品流通與價格理論、分配與消費理論、企業所有制理論、産業組織發展理論、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等,都源自于特定時期中國社會所出現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因此,沒有經濟實踐就沒有經濟思想和經濟學說,沒有經濟思想和學說的累積,也就沒有經濟學理論體系。

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大廈同樣是建立在經濟實踐基礎上的。李嘉圖是從長期的金融實踐中起步研究貨币流通的,後拓展到價值、分配、貨币、國際貿易、經濟發展領域,成為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馬歇爾是在工業高度發達,谷物法被廢除後廉價農産品大量湧入英國、自由競争逐步向私人壟斷的背景下展開經濟學研究的,他把經濟學研究的目标鎖定在“貧困是否必然存在”這個問題上,創立了包含均衡、欲望、效用、需求規律、生産成本、供給規律、均衡價格、利息、利潤、地租和準租、勞資調和等内容的經濟理論體系;凱恩斯生活在國家經濟衰落、經濟危機爆發、國家幹預增強、私人企業制度向壟斷制度過渡的時代,這決定了他研究的問題集中在就業、有效需求、工資貨币和物價、通貨膨脹、經濟周期、國家幹預、國家财政政策、國家貨币政策、投資乘數等,進而奠定了現代宏觀經濟體系的框架,這一體系後來得到學者們的豐富和完善。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巴納吉、迪弗洛、克雷默則是利用實驗性方法研究細微問題,提高了人們應對全球貧困的能力;弗裡希和丁柏根則是因為運用動态模型分析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創立計量經濟學而成為世界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所以,現代經濟學的起源和發展曆史深刻地揭示,經濟學研究是有鮮明時代色彩和強烈問題意識的。離開了特定社會環境和曆史背景,經濟學研究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可能有生命力。

現在的經濟學研究一般可分為三類,一是運用既有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有所發現,有所判斷;二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探索發明分析經濟問題的理論方法,或者結合經濟實踐修正完善既有理論和方法;三是根據經濟實踐活動發現總結規律,創立經濟學說或經濟理論。這是經濟學研究的三個範疇或三個層次。越往後、層次越高,對學者的洞察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邏輯思辨能力要求越高。但所有的能力歸根結底體現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而這些問題或者直接是經濟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或者是經濟學分析中的方法論問題。因此,必須正本清源,開顯經濟學研究的本質和邏輯。必須強調,經濟學研究都應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要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标。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年輕幹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這句話對于指導現時期的經濟學研究同樣具有重大意義。經濟學家在從事經濟學研究時,必須要提高解決具體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想解決問題、能解決問題、解決了問題。

開顯經濟學研究的本質和邏輯,要求經濟學家投身火熱的經濟實踐,從國家、民族、社會的根本利益出發,在經濟實踐中尋找選題,在經濟活動中獲取靈感,探尋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研究充滿地氣,讓研究成果服務實際。要求經濟學論文鮮活生動,重内容、重觀點,出思想、出對策、充滿生機,在曆史軌迹中發現規律,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真理,在未來思索中積累智慧。要求經濟學研究,尊重客觀經濟事實,尊崇科學精神,自覺擔負起時代責任和社會使命,推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類的成果。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