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看到“地動儀被從教科書中删除”的消息,突然有點兒“靈感”,感覺地動儀還是滿有科學道理的,寫寫認識,希望有些價值!
據說地動儀被從教科書中删除?
見到的理由:“學術界一直以來對此存在争議,認為張衡的地動儀存在一個緻命缺陷。那就是地震以波的形式散布,如果發生地震,即便地動儀能夠正常檢測到,也是八個方向同樣感應,而不是單獨一個方向感應到”。
有人說,地動儀測地震,還不如在房梁上懸挂一塊肉來得清楚。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好,誰能老盯着挂肉,來及時發現地震?
據說,3級以上地震才有震感。一般就是晃晃床,而且是很輕微的晃動。
因為地震以波的形式散布,有先後時差和方向,所以,舉例子,在一塊東西向水平橫梁上放置一圓球,遇地震時,球會滾落,且因為地震波的原因,圓球會按照一定的規律,球會落在橫梁南邊或者北邊,同理,南北向橫梁的圓球會掉落在橫梁東邊或者西邊。
地動儀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建國後仿造的地動儀沒有考慮到地震波的方向,理論上那個仿品的圓球有震動都會掉落。
對目前仿造的地震儀進行稍微的修正補充:
吐珠的龍頭嘴内水平,龍嘴左右有牙齒作擋闆——阻止圓球從龍嘴側面掉落,靠咽部有凹槽——如果球向咽部方向運動,球會進入凹槽中,而不是掉落出龍口。隻有球朝龍口方向運動,圓球才會掉落,落入地面金蟾口中——按說地震大小,還會影響球落地的位置。
因為圓球在地震地動時的運動是按照“規律”的,所以,地動儀可以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起到測地震的作用。
雖然簡單,确是我國偉大的古代科技!如果符合“科學原理”,希望為其“恢複名譽”!
希望有相關領域專家能夠給予指正!
本人感覺,地動儀,設計原理沒有問題!如何增加地動儀對地震的“感知”,如果設計地更精妙,這就是設計制造的問題了。
我認為地動儀龍嘴内部的設計如下圖:
【西晉】司馬彪(XX--306年)《續漢書》記載候風地動儀:
“張衡性精微,有巧藝。作地動儀,以精銅鑄其器,圓徑八尺,形似傾樽;其蓋穹隆,飾以篆文;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發機,皆隐在樽中,周密無際,如一體焉。地動機發,龍即吐丸,蟾蜍張口受丸,聲乃振揚。司者覺知,即省龍機,其馀七首不發,則知地震所從起來也。合契若神,觀之莫不服其奇麗。自古所來,未嘗有也。”以下圖片為當今的“仿品”。也有說可以用兩根小徑棍子打入地下,通過相關連接起到作用……如此結構,想要圓球滑落,那得需要多大的“震動”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