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早在兩千多年前,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就認為:“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對于一個孩子而言,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父母的教育觀念始終牽引着他。
一個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父母的教育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啟蒙學校,如果父母的教育觀念不同、教育步調不一緻,很容易導緻孩子無所适從,在行為上出現偏差。因此,想要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就得先從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做起。
“好動”“多動”有區别
一說起小學生好動這個話題,很多家長就會大倒苦水,言語間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患了多動症。并為此擔憂着急,堅持要将孩子的多動行徑杜絕在萌芽期。然而,從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提醒我,孩子出現這一類問題,根源多在父母身上。家長首先要先了解多動症的真正症狀,不要一看到孩子有淘氣的行為、不夠安靜就給他扣上“多動症”的帽子。
将說謊危機變為教育契機
因此,如果孩子沒有突出反常的行為表現,當我們懷疑孩子是否有多動症時,希望家長不要随意自行判斷,随便對孩子說你是多動症,否則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刺激,因為這樣冒然的舉動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增加他的精神負擔。隻有正确了解多動與好動的區别,才能有正确的判斷,幫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其次,你需要耐心。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喜歡動時請不要另類化,要想盡辦法把孩子的旺盛精力通過适量的體育活動幫其宣洩掉,孩子就能在該安靜的時候安靜下來了。
教育是慢的藝術,隻要你真心付出,多陪伴觀察,就會驚喜地發現孩子的好動或許隻是思維靈活的一種外在表現,你也會在全面了解孩子後獲得更多的驚喜。
将說謊危機變為教育契機
憑着多年來與孩子打交道的經驗,我知道孩子愛說謊其實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種表現,兒童發展心理學上也提到這一點。要糾正孩子愛說謊這個行為,首先要改變的是父母本身在教育過程中的言行舉止。
孩子愛說謊,往往是出于這幾種原因:一是孩子多次體驗過說了實話會被大人責罵甚至挨打,出于自我保護意識,便開始用說謊為自己的行為開脫;二是有時候被大人影響所緻,比如大人跟孩子說我是逗你玩的;三是有時候孩子撒謊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出于好勝心、自尊心的心理。
很多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說謊,就會為此憂心忡忡,如臨大敵,甚至認為是自己教育失敗。
其實,孩子愛說謊并不可怕,家長不要動辄将之視為洪水猛獸。每當孩子出現類似行為時,其實就是教育契機出現的時候,家長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解說謊背後的因由,再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孩子已經認識到說謊不對,那麼要更進一步引導他說出真相會有什麼樣的良好結果,讓孩子明白說謊對别人和自己的壞處。當然,要改變孩子的這種現象,首先要改變的是父母。父母可以通過訓練和學習強化這一習慣:在孩子做錯事後,首先告訴孩子,他不會被罵,也不會被打;其次在孩子陳述事實的時候,不要随意打斷,做出主觀評價;在孩子說了實話後,要先肯定孩子誠實的表現,最後再給出建議,讓孩子懂得如何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此強化自身教育方法,孩子說謊的習慣就會慢慢得到糾正,孩子的自尊心、責任心也會提高。
簡單粗暴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時代已經變更,但有的家長依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些傳統教育觀念,因為自己也是這樣被教育長大的。這類家長以為教育孩子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卻不知這一頓打會“打”出孩子更多的問題。
記得多年前我教過的一個二年級學生小亮,這是一個智力聰穎、性格怪異的小男孩。他經常遲到,上課不認真聽講總是睡覺,平時少言寡語,與同學相處也不甚愉快,為此,同學們都不願意跟他玩,我找他談話好幾次,也無果而返。通過家訪,我得知小亮的壞脾氣其實是父親簡單暴躁教育方式下的結果。于是,我跟他父親分析了小亮的脾性與他的不當教育方式有關,并與小亮父親“約法三章”,告訴他要做出改變。首先是改變教育觀念,不要再相信“不打不成器”的道理,當小亮“不聽話”時,要控制住情緒,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要多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遇到問題及時向老師反饋。
其次,注意親子溝通,要好好說話,多陪伴,多看他的優點,給予鼓勵和溫暖。
第三,作為家長要與時俱進,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方法。我建議他多聽盧勤、李玫瑾等教育專家老師的講座,看《怎樣說孩子才會聽 怎樣聽孩子才會說》等家庭教育書籍,在書中學點教育孩子的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幫助下,小亮的人際關系有了明顯的好轉,學習态度也轉變了不少。
那麼,在這樣一個容易内卷的時代,家長如何與時俱進當好父母,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成長呢?我的建議是:
1.改變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
當今時代科技發展迅猛,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這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來說,無疑容易被内卷裹挾——我的孩子絕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管孩子的學習能力如何、願不願意都不能再瘋玩了,得讓他早點進補習班加碼學習才行。
就如電視劇中《小舍得》的田雨岚,把學習優秀的兒子顔子悠逼成了抑郁症,南俪把性格開朗、多才多藝的女兒夏歡歡變成了嫉妒心強的孩子,不願意與父母親打開心扉那樣寫實。
家長得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問題,要認識到十個手指有長短,有的孩子或許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不能把他“逼”成抑郁症、焦慮症,要堅信隻要他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将來做什麼工作都是分工不同而已,心裡的擔子就會輕松許多。
2.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當孩子進入一個亂糟糟、鬧哄哄的環境,能靜下心來學習嗎?反之,當孩子回到家,見到一個窗明幾淨、走到哪裡随手都能拿到一本書閱讀的家,心境自然就會安靜下來學習了。
耳熟能詳的《孟母三遷》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證。如果你能常常陪伴孩子讀書學習,常常在他身旁靜心閱讀,而不是玩手機刷劇,相信他會有樣學樣,愛上閱讀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總之,父母如果能改變自己不當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糾正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教育環境,尊重孩子,包容不足,給予足夠的耐心,創造條件讓孩子揚長避短,相信孩子必然會朝着我們所期望的方向成長,而父母也必然在這樣的用心陪伴中豐滿自己的人生。
作者介紹
劉素紅,龍華第二小學語文老師,深耕教育領域30餘載,曾多次獲評為寶安區(龍華區)優秀班主任及優秀教師。愛好閱讀、寫作、旅遊書法,其書法作品曾經榮獲龍華區硬筆書法比賽一等獎,有多篇文章發表于市、區級報刊。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不能沒有熱情和洞察力;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兒童的心靈。
來源 深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