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秋分節氣之日,此時全球晝夜時間相等,而秋分之後北半球将晝短夜長,氣溫也會有所下滑。不過秋分對于農民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每到秋分前後,莊稼迎來了成熟、豐收,大家也要忙着收獲糧食,抓緊将小麥等種植下去。
早在18年之時,國家就将秋分定為農民豐收節,這足以可見秋分對農民的意義,也能看出國家對秋分節氣的重視。
民以食為天,每到秋分前後,北方的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迎來了收獲,而南方水稻也進入成熟期,南北農民都會緊張忙碌着。
對于農民來說,自然是希望糧食能夠迎來豐收,這樣就不需要擔心餓着肚子。盡管如今糧食産量大大提升,可在近年來全球糧食危機四伏的年代,糧食豐收的現實意義就顯得十分重要,隻有糧食豐收,隻有将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
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對農民來說意義重大,一方面是國家重視農業生産,一方面也能帶動農民的農耕積極性,帶動大家的參與感。
為了慶祝農民豐收節,各地均推出了當地特有的農耕文化,舉辦多種慶祝節目,以更好的慶祝豐收節。
不過,在慶祝農民豐收節的同時,很多人也會關心天氣情況,畢竟大家要忙着搶收糧食,又要及時将莊稼種植下去。
那麼,秋分有雨好不好?60年一遇冷冬來襲?看農諺怎麼說!
1、“秋分下雨萬人愁”
前面已經說了,秋分是收獲的季節,此時北方玉米、大豆已迎來了收獲高峰期,而南方中晚稻也陸續采收。不過糧食收獲後,通常要曬上幾天,等其幹透後再灌起來。
因而,農民最怕這個時候出現雨水,一旦雨水接連不斷,那糧食采收難度加大,且發黴幾率增多,糧食品質不好,收益自然也會減弱。
如果雨水偏多,那糧食播種也會受到影響,如去年秋季的持續性暴雨,使得北方玉米收購期推遲半個月,部分地區農田積水多,産量受到影響,因而老農才感慨“秋分下雨萬人愁”!
2、“秋分有雨來年豐,秋分無雨必久旱”
從字面上來看,如果秋分時降雨,那次年莊稼必将迎來豐收;反而,如果秋分時不下雨,那莊稼地幹旱,不利于秋播作物生長。
确實,秋分之時不僅有秋收,部分地區因提前收獲,莊稼播種期比較早,如果此時不下雨的話,那對秋播影響比較大,來年莊稼長勢較差,反之亦然。
不過對于小麥來說,通常是在10月份播種,顯然這句俗語更适應于南方地區。
民間也有“雨打秋分頭,來年必定收”的說法,其意思是秋分時降雨,那表明冷空氣來得早,冬天比較冷,如此一來四季分明,莊稼生長順應時節,因而必然會迎來豐收。
60年一遇冷冬來襲?從天氣預報來看,從22日到25日,全國将迎來新一輪大雨,且華北、江淮、黃淮、江南多地氣溫降溫幅度比較大,如内蒙古、東北、河北等地一夜降溫6-10℃,内蒙古局部降溫12-18℃,而長江以南最高降溫4-8℃,淮河以北地區将降4-6℃。
降溫後,多地氣溫又将創下立秋以來最低氣溫,華北、西北多地最低氣溫将降至10℃,太原最低溫度降至4℃,呼和浩特更是降至1℃。就連南方地區最低氣溫也将回落至20℃以下。
除了氣溫下降外,全國多地也将迎來強降雨,23日這天,東北大部、四川南部、内蒙東北部、藏東等地将迎來中到大雨;24日這天,渝西、川東、黑東、藏東南等地迎來中到大雨。
總的來看,接下來幾天内東北、西南地區雨水偏多,再加上降溫幅度較大,不少人吐槽,難道60年一遇冷冬來襲?
其實,農諺也已給出了答案:·1、涼了白露尾,秋分穿上棉
從自勉來看,如果白露尾天氣變冷,雨水出現,那就表明秋分節氣時氣溫降幅比較大,且雨水較多,可能大家要穿上棉衣禦寒。盡管說法誇張,但也說明秋分天氣比以往要冷一些,需要多穿衣服禦寒。
2、秋分初雨三尺,随後冰三丈
字面上倆看,如果秋分時雨水偏多,有三尺之深,那就表明冷空氣來得比較早,冬天可能會出現刺骨寒冬,相比以往氣溫要低上很多。
從以上來看,今年冬天冷空氣應該會提前到來,溫度總體偏低,大家要做好禦寒準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