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虛極,守靜笃”是《道德經》關于修煉方面的重要内容。
緻虛極,守靜笃。(16章)
【注釋】
緻:緻使,緻力。
虛:空虛,虛無。
手抱河圖,靜默放松
極:頂點,盡頭;極點,極緻。
守:守候,看護;堅守,保持。
靜:安靜;平靜;靜止不動。
笃:深厚;很是;十分,非常。
【直譯】
緻力于虛無到極緻,堅守着安靜到極點。
色即空,空即色
【解析】
“虛”是肉體和精神的虛無,即身心放松。
“靜”既是形體上的安靜,也是精神上的平靜。
“緻”和“守”都是為了某種目的去做;“極”和“笃”都是一種極緻的狀态。
【意譯】
使身心放松到極緻,讓肉身和精神靜默到極點。
《道德經》的作者被後世尊為太上老君
【閑聊吧】
“緻虛極,守靜笃”是修煉的總體要求,往其他方面理解是牽強附會。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所以,關于修煉是否有益這個問題,沒有經曆過實踐的人是沒有發言權的。
松則空,空則通。身體放松,則氣血暢通;心無雜念,精神放松,則心緒平靜,情緒穩定。身心皆松,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
“虛極”、“靜笃”是修煉時深度放松、深度入靜的狀态。隻有在此狀态下,氣機才能夠萌生、凝聚、運行。
關于“虛極”、“靜笃”可以參考《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來理解。
“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即無,唯見于空。所空即無,無無亦無。無無即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即不生,即是真靜。”
這段經文摘錄于任法融道長《道德經釋義》關于“緻虛極,守靜笃”的注解。
放松和入靜是相輔相成的,修煉是否有成效就看是否能夠松得下來,靜得下來,是否達到虛極、靜笃的程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