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居民第一檔電價?“平時我家的電費在夏天的時候 一般是四五百度,但是七月份就已經增加到900多度了”居住在番禺區江南新村的業主潘先生向記者反映,今年7月份小區同樣曆經換表改造, 換表後整個7月的用電量為913度,與去年同期六七月份(換表前兩個月計費一次)的用電量基本持平,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廣州市居民第一檔電價?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8月7日,南都“記者幫”報道番禺麗江花園業主反映換新電表後用電增多一事,引發關注。(點擊取閱)一周内,“記者幫”陸續收到廣州多個區業主的報料,均表示自家小區曆經換表改造後,與此前同期電費相比漲幅較大,今年七月份電費更是激增,希望記者幫關注。為此,記者聯系到廣州市供電局,針對市民反映問題作出回應。街坊齊發問:電費怎麼漲了這麼多?“平時我家的電費在夏天的時候 一般是四五百度,但是七月份就已經增加到900多度了!”居住在番禺區江南新村的業主潘先生向記者反映,今年7月份小區同樣曆經換表改造, 換表後整個7月的用電量為913度,與去年同期六七月份(換表前兩個月計費一次)的用電量基本持平。
“之前大家都反饋,怎麼電費一下子增加那麼多,然後我發現自己家的也多。900多度确實比較誇張了,之前從來沒出現過。”潘先生表示,“後面增加的度數确實比換電表前(7月1日至12日)要增加很多度數,增長了30%都有。”
信息顯示,潘先生家于7月13日更換電表,換表前電量為297度,換表後電量為616度。“接下來會持續關注八月份的用電量,看到時電費怎樣吧。”潘先生說。
“空調也好,冰箱也好,促銷時都打着綠色節能環保的口号,可為什麼電費那麼誇張?”居住在越秀區淘金花園的梁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小區兩三年前就曆經了換表改造,然而這次收到7月份的電費單同樣讓他覺得意外。梁先生稱,家裡就他與兒子二人居住,去年同期電費為100多元,今年7月份電費是280多元,“當然你說7月份是極端天氣可以理解,可每年都開空調,為什麼今年差别這麼大?”
家住天河區僑樂新村的業主陳先生則向記者展示了去年與今年的電費單,他家于去年11月更換電表,換表後電費均有漲幅,今年7月份電費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翻倍。而此前供電部門對于7月份電費增長給出的答複,陳先生并不認同:“我把今年的跟上一年的同期相比的話,隻有一次電費是比較吻合的,剩下的都是高出好多。”
市供電局詳解:7月廣州用電比去年同期漲24%溫差、階梯電價都對電費有影響為此,記者聯系廣州市供電局回應相關問題。8月12日下午,供電部門回複記者稱,據氣象台統計,7月14日至31日市區高溫橙色預警持續時間超過400小時,打破了2006年以來高溫橙色預警持續時間的最長紀錄。今年7月廣州全社會居民用電量比去年7月增加24%,其中用電最大的家電當屬空調。
廣州市供電局解釋,空調的用電量不僅跟設置的溫度有關,與室外溫度同樣密切相關。室外溫差越大,耗能也越大。也就是說,用戶在使用空調等用電設備的頻率和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氣溫每升高一度,用電量就會增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城鄉居民電價分為夏季标準(5月至10月)和非夏季标準(1月至4月、11月至12月)。其中,夏季标準第一檔電量為每戶每月0至260度的用電量,其電價不作調整;第二檔電量為每戶每月261至600度的用電量,其電價每度加價0.05元;第三檔電量為每戶每月601度及以上的用電量,其電價每度加價0.30元。也就是說,每月用電量分為三檔電價實行分檔遞增,雖然三個用電量之間都是相差340度,第二檔隻比第一檔貴了221元,但是第三檔比第二檔貴了306元,相差了85元。
針對市民質疑智能電表問題,市供電局回應,廣州已全面推廣使用智能電表以及實現自動抄表,抄核收全自動化作業,可以遠程采集每天的用電數據。每一隻智能電表安裝前全部按照國家技術标準規範,經過嚴格的檢定,确保計量精準。而且,電能表取電的電流與用戶的計量電流屬于并聯關系,計量用戶的電流并不包括電能表工作那部分電流。所以,這部分産生的電量也不會計入用戶的電費中,而是由供電局全部承擔。最後,智能電表電費計算實行省級集中核算管理,抄核收全自動化作業,接受市場監督部門的随時抽檢。
如果市民仍然對電表有疑問,可以到供電局申請電表校驗,同時也可以送第三方檢定機構進行校驗。
采寫:南都記者 張思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