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經脈》說:“灸則強食肉”。說明灸的效果超過食用鮮美的山珍海味,能夠促進機體生長發育。 灸法之所以能保健,主要是因為它能溫補助陽,溫益脾腎,并且艾灸優點是療效快,每次施灸時間短,适合在家裡自我保健。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肚子上有哪些穴位有治療和保健作用~~ |
《素問》雲:“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中醫認為,常灸肚臍下的關元和氣海穴,可起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效。近代研究也表明,艾灸能激發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強身作用。
“治未病”思想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内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是至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内容,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而保健灸就是中醫防病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圖1
圖2
氣海穴,從它的名字我們就能體會到,這個穴是全身的氣聚集的地方,所以氣海是個補氣特别好的穴位。虛脫、形體羸瘦、髒氣衰憊、乏力等氣虛病證都可以艾灸氣海。
那麼,什麼樣的人是氣虛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上樓就喘,上兩層樓就走不動了,就說明這個人是氣不足,也就是氣虛。氣虛的人可以灸氣海穴,不但可以補氣,還有行氣調氣的作用。
灸氣海不光可以治療氣虛,還可以治療氣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氣亂,比如有些人老打嗝(呃逆),就是氣亂的表現。為什麽會出現呃逆呢?
呃逆的病位主要在中焦,是由于胃氣上逆動膈而成,可由飲食不節、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氣犯胃,或正氣虧虛、耗傷中氣等引起。還有一些更年期的女同志也容易出現氣機逆亂,主要表現有煩燥、易怒,這也屬于氣機不暢,這種情況也可以灸氣海穴。
氣海穴再往下一點就是關元穴。關元穴的作用和神阙穴有點像,都是溫中補陽的穴位。但神阙穴溫中的作用更強,适合治療胃腸疾患,而關元穴補腎陽的作用更強。腎陽虛的病人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腎陽虛的人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腰腿痛,或者腰酸、沒勁;男性腎陽不足的話,性功能可能就會有問題。很多年輕女性有月經不調的煩惱,也可以通過灸關元穴來調理。
有些人會覺得找這兩個穴位還是很困難,那怎麼辦呢?可以在肚臍所在的人體腹部正中這條線上進行艾灸,這樣三個穴位就都可以灸到了。在灸的過程中哪個位置感覺最熱,就可以在這個穴位上多灸一會。
中醫講穴位的使用時,有一個原則,叫離穴不離經。就是說,在用針刺治病時,找穴位要很準确;但是做灸療的時候,不一定非要在穴位所在的那個點上,隻要在穴位所在的那條線上面施灸就行了。
脾胃不好灸中脘
中脘穴的位置在上腹部,此穴在臍上四寸的位置。找此穴的方法是先找到胸骨下端,然後找到胸骨柄下端和肚臍連接線的中點,即為此穴。
胸骨柄下端到肚臍這一段是八寸,中點也就是臍上四寸就是中脘穴了(圖3)。
圖3
艾灸中脘穴有什麼功效呢?艾灸中脘穴可以保養脾胃,還可以通腹降氣。中脘穴的位置和胃離的很近,所以這個穴位主要可以治療一些脾胃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等。此外對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等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病症也很有效。
艾灸肚子的注意事項
艾灸時,首先要注意不要燙傷皮膚。做艾條灸時要隔一段時間就抖一下燃燒端的灰燼;做艾炷灸時要及時更換艾炷。另外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一定要護住剛灸完的位置。因為剛灸完的地方一定很熱,毛孔就打開了,如果不注意保暖的話,寒氣就很容易進入到體裡,這樣反而達不到治療的目的了。
本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