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9:20:18

1990年10月7日,山東省青州市的一所學校裡正在進行工程作業,駕駛推土機的靳師傅突然停止作業,從駕駛室裡探出半個身子,有些神色不安喊道:“你們去看看,下面好像碰到什麼東西了,挺硬的”。

正在地面上作業的工友們,趕到推土機前,七手八腳地刨開浮土,隻見一尊體型碩大、顔色豔麗,造型栩栩如生的石質佛像頭,顯露出來。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1

工人師傅們輕手輕腳,試圖把這尊佛像完好無損的挖出來,結果剛往下挖了不到20厘米,又密密麻麻的出現了許多造型各異,大小不一,材質也不盡相同的佛像。

工人師傅們停止施工,自發地保護好現場,通知文物部門,馬上對這些神秘的佛像進行搶救式發掘。随後的發現,震驚了整個考古界。

這是一個東西走向的大型佛像窖藏,東西長8.7米,南北寬6.8米,深3.45米。坑内有南北向的斜坡道。坑窖周圍散落着少量銅錢,窖藏靠近地表部分曾經覆蓋着厚厚的蘆葦席,然後又填土掩埋。

現在蘆葦席已經碳化,混在泥土中,難以分離。蘆葦席下陳放着三層造型各異的佛像,每層厚度70~90厘米。制造佛像使用的材料包括石灰石、漢白玉、花崗岩、陶、鐵、木頭及一些泥塑。

窖藏内,大部分造像東西向排列。中間一層的造像保存得最為完好,而最底層的造像殘破比較嚴重。

經過連續7天7夜的搶救式挖掘,共清理出佛像400餘尊。最大的佛像高3.2米,而最小的佛像,隻有二十幾厘米。這些佛像造型逼真,其中以菩薩、飛天題材最多。

佛像制造的時間從北魏、北齊,跨越隋唐,一直到北宋年間,先後延續了500多年。制造工藝包括了浮雕、镂空、線刻、貼金、彩繪等諸多技藝,工藝水平極高。每一件都稱得上是無價之寶。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2

對于這些價值連城的寶貝,考古專家進行了仔細的鑒定和研究。

但更多的困惑随之而來,這些佛像為什麼被埋藏起來?埋藏的年代,埋藏者是誰?為什麼佛像的彩妝曆經千年沒有脫落,為什麼這些佛像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殘缺,竟然沒有一件完好無損。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考古專家們開始夜以繼日地研究。與此同時,考古隊在佛像窖藏坑周圍,進行了周密的勘探,期望有更大的驚喜。

奇迹沒有再現,但是在佛像窖藏坑的南面,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寺的遺址。

這座古寺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遺址南面是青磚鋪就寬30米的甬路,這裡應該是供香客們臨時休息的地方,類似于現代的停車場。

整座古寺以山門為中軸線,中軸線上,依次排列着三座大殿,其中以中間大殿規模最大。中軸線的東側,是三座配殿,規模比三座主殿要小一些。中軸線西側是供僧侶們休息的僧房。整個寺院遺址占地面積超過45畝,其中建築面積超過15畝。

整座寺院的布局和風格,顯示出這是唐代以前的寺院遺址。青州龍興寺,考古專家們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終于找到了這片遺址的真實面目。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3

青州西倚泰山,東望渤海。古代中原大地分為九州,青州赫然在列,位于九州的最東方,按照古代五行方位金、木、水、火、土學說,五行對應五色白、青、黑、紅、黃,東方屬木,尚青,青州之名由此而來。

青州位于齊魯大地中心位置,地勢險要,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

東漢末期,曹操在青州得降兵30萬,稱為青州兵,曹操能稱霸北方,青州兵功不可沒。

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由攝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經由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入中土,但影響力一直不大,可青州卻是個例外。因為曹操笃信佛教。曹操墓的随葬品中就有個巨大的佛像。

曹操有個才高八鬥的兒子曹植,曹植和兄長曹丕水火不容,被貶為臨淄候,當時淄博屬于青州管轄。

曹植在青州,除了寫寫文章,想想嫂子甄宓,竟然又對佛學有了深厚的興趣。他讀完了《瑞應經》和《本起經》,突發靈感,創造了流傳至今的佛教音樂《魚山梵呗》。

曹植隻活了四十歲,他如果能再多活上幾十年,就能看到青州的第一座寺院—甯福寺的落成典禮了。

甯福寺的落成,标志着佛教在中原大地上厚積薄發。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有了更長足的發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代大才子杜牧一首《江南春》,道出了江南佛學曾經的興盛。

相比起江南水鄉,北方佛教發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趙國皇帝石虎,每次臨朝聽政,都要呼“大和尚來了”。在荒淫殘暴的石虎看來,皇帝的稱号,遠不及大和尚尊貴。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4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皇帝多如牛毛,絕大多數都是碌碌無名之輩。不過南燕皇帝慕容德沒有這個遺憾,他相貌英俊,足智多謀。簡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以至于五六百年後,他的後世子孫慕容博,慕容複,還學習祖宗好榜樣,一輩又一輩地作着光複燕國的黃粱夢。

慕容博,慕容複父子相貌不亞于先祖,花花腸子鬼心眼,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慕容家的子弟都是打不死的小強,可最終慕容博,慕容複混成了跳梁小醜,究其原因,是慕容德崇尚佛教,得到僧侶的支持。可慕容博、慕容複父子,總是到少林寺中玩“鬥轉星移”。

這位慕容德先生活了70歲,這在當時已經很了不起了。

頭些年慕容德一直跟着别人混,可他62歲這年,突然有了自己做皇帝的念頭,這家夥敢想敢幹,率領重兵攻占了廣固,然後把這裡當國都,終于過了一把當皇帝的瘾。史稱南燕國。而南燕國的國都廣固,就是在今天的青州。

慕容德把自己的成就,完全歸功于佛祖的護佑。于是在青州大興土木,敕建龍興寺,由南燕高僧郎公督造。

朗公名為竺僧朗,是西域高僧佛圖澄弟子,後來曾經輔佐過隋文帝楊堅。而慕容德和楊堅中間相差了200多年,不知是這位朗公高僧真能活,還是别有隐情,就不得而知了。

在宋代以前,和尚是允許娶妻的。和朗公同代的高僧鸠摩羅什,就曾經一次娶了10個老婆。高僧朗公娶過幾個媳婦,那是人家的私事,且不去管他。不過這個和尚确實有點兒本事,不但念經念得好,搞建築也是行家裡手。

龍興寺曆經七年建成,不過慕容德沒有等到這一天。

龍興寺規模宏大,裝修得富麗堂皇,正殿中一座高11.7米(三丈九尺)的佛像,更是聞名天下。龍興寺作為皇家寺院,香火十分鼎盛。前來祈福的達官顯貴,名人雅士絡繹不絕,其中不少人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龍興寺内供養佛像。有能力供養佛像的人非富即貴,他們供養的佛像造型也格外的精緻。

喜愛繪畫藝術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吳指的是唐代畫家吳道子。曹就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的畫家曹仲達。

潑墨漢家子,走馬鮮卑兒。

曹仲達是西域曹國人,就是現在的烏茲别克斯坦的撒馬爾罕。他名氣雖大,卻沒有什麼作品流傳至今。

但根據史料記載,龍興寺内不少佛像造型,都是以曹仲達繪畫作品為藍本的,劃線稠密,衣薄透體,宛如剛從水中出來一樣。

看着龍興寺出土等那些造型逼真的佛像,讓人不禁感慨,曹仲達名不虛傳。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5

在龍興寺出土的佛像,絕大多數都是南北朝時期的,唐代和宋代的也有一些,但數量不是很多。

所有出土的佛像,在出土前全部遭到過嚴重的人為破壞,其中更有一部分是遭破壞後修複,然後再遭破壞。

這讓人不得不聯想起曆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榮,這四位皇帝都曾下令:搗毀佛像,勒令僧尼還俗。

三五一宗滅佛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最後的結果并沒有達到他們的初衷。理由很簡單,滅佛事件持續的時間太短。

拓跋焘剛活過了40歲,剩下那老三位,三十幾歲就都挂掉了。這幾位皇帝死後,那些虔誠的善男信女們,很快修複了被損毀的佛像,繼續過逍遙紅塵外的日子。

還是宋太祖趙匡胤看清了本質,下旨“不準和尚娶妻”。金飯碗一下子變成了金玉其外,泥土其中的泥飯碗,普通百姓當和尚的積極性,也就沒以前那麼高了。

北宋時期的皇帝不推崇佛教,從龍興寺出土的一尊佛像上,卻刻有“大宋天聖四年”的字樣。

天聖四年是公元1026年,那是北宋第4位皇帝宋仁宗趙祯的年号。

這一年宋仁宗也曾下令,對銅實施嚴格的管理,除了鑄造銅錢以外,還鑄造了許多銅人,銅人上都标明了人體的穴位。

當然這些銅人沒有被送進少林寺,練什麼十八銅人陣,而是成為醫生學習針灸的教材。

北宋時期對銅管理雖然嚴格,但對那些供奉在寺廟裡的銅佛像等銅制品,并不感興趣,隻是減少了鑄造銅制佛教用品的數量。

這尊北宋年間的佛像說明,至少在天聖4年以後,龍興寺停止了對殘缺佛像的修複。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6

另外在窖藏坑裡。還發現了幾枚北宋時期“崇甯通寶”的銅錢,崇甯是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宋徽宗趙佶的年号,這家夥書法繪畫,吟詩作對樣樣精通,簡直就是北宋時期的“懂王”,可就是皇帝做的一塌糊塗。

在北宋“懂王”當政的最後三年裡,金國曾經5次侵犯青州,戰争相當激烈。戰場主要在龍興寺一帶,最後金國占領了青州。

于是有人斷定,龍興寺窖藏佛像,是北宋末年,龍興寺的和尚們,把曆年收藏沒來得及修複的佛像,舉辦了一個隆重的祭祀儀式,把這些佛像掩埋起來。

這個解釋聽起來頭頭是道,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龍興寺自從建成到宋代,已經有近千年的曆史,作為皇家寺院,室内收藏的奇珍異寶不在少數,建築頗具規模。金兵對這些東西都視而不見,更不會對一些殘缺不全的佛像感興趣。

另外無論是金國,還是後來的元朝,對佛教的态度,比北宋都寬松得多。龍興寺也一直香火鼎盛,并沒有因為朝代的更叠,受到些許的影響。

由此可以判定,龍興寺窖藏佛像的埋藏時間,應該是在大明永樂年間,也就是龍興寺被毀滅的年代。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7

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對當時稱為益都的青州并不十分感冒。因為青州是紅巾軍大将毛貴的根據地。

紅巾軍三路北伐,毛貴是東路軍主帥,東路軍從青州出征北伐,先後攻克滄州、薊州、直抵元大都附近的通州。和元軍展開決戰,擊斃了有“大元柱國”之稱的宣慰使董抟霄。

元順帝驚慌不已,準備遷都逃往高麗。

元順帝别無選擇,元中都已經被關铎率領的紅巾軍攻占并焚毀了。

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囚禁了紅巾軍領袖韓林兒,導緻紅巾軍北伐功虧一篑。

朱元璋稱帝以後,對紅巾軍北伐諱莫如深,作為紅巾軍東路軍根據地的青州,被冷落也在情理之中了。

興盛千年的古刹龍興寺,也變得門前車馬稀。

很快,龍興寺又迎來另一場浩劫。山東桓台縣農民林三的妻子唐賽兒,不知從哪兒弄到一部“天書”,據說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永樂十八年(1420年),唐賽兒自号“佛母”,在青州發動農民起義。

永樂皇帝聞訊後勃然大怒。派重兵趕往青州鎮壓。

唐賽兒神功失靈,兵敗後不知所蹤。永樂皇帝把一腔怒火都發洩到當地百姓身上。當地百姓十不存一。龍興寺也随之毀滅在戰火之中。

至于誰是毀掉龍興寺的罪魁禍首,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想象,就在龍興寺毀滅前夕,寺裡的僧人自知難逃此劫,便把那些曆經千年有些損壞的佛像收集到一起,舉辦了一場既隆重,又寒酸的祭祀儀式,把佛像埋藏起來。

在窖藏坑的表面,也确實發現了被焚燒過的痕迹。可見,龍興寺内的僧人,埋藏這些珍貴的佛像時的内心,既絕望又無可奈何。

有人認為,在窖藏坑裡發現的那幾枚銅錢,可以作為判斷埋藏時間的證據。

殊不知在北宋以後的金代,鑄造的銅币寥寥無幾,隻是在皇位更叠時,象征式地鑄造一些銅币,根本沒有機會進入流通市場。金國市場上大規模使用的,是宋代發行的銅錢,以及金國粗制濫造的紙币。最後迫使金國朝廷發行者紙币,退出流通市場。

為了保持銅錢穩定的購買力,南宋朝廷對金國以及西夏,實施了嚴格的銅禁運政策。造成金朝和西夏王朝,市場上流通的銅錢極度短缺。

在金國最繁榮的金世宗完顔雍時期,皇太子完顔璟曾經問山東來使“民間何所苦?”

結果對方回答“民間無錢。”

元朝使用的貨币,也大多是紙币,元朝統治者也發行過一些銅錢,可銅錢上鑄造的是晦澀難懂的八思巴文,根本得不到普通百姓的認可。他們更願意使用宋代發行的銅币。

到了明代以後,朱元璋包括朱棣,并沒有吸取以前的教訓,依舊大規模濫發紙币,在明代一共發行了3,000萬貫銅錢,而被銷毀的銅錢總量在8,000萬貫以上。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都嚴禁在民間貿易使用銅錢,導緻掌握在老百姓手中的銅錢十分匮乏,可是明朝發行的紙币貶值非常嚴重,甚至出現了一文銅錢可以購買一貫錢紙币的咄咄怪事。老百姓不願使用朝廷發行的紙币進行交易,而銅錢穩定的購買力,成為他們的首選,宋代鑄造的銅錢數量巨大,使用宋代鑄造的銅錢,在明代進行交易的現象變得非常普遍。

龍興寺的僧人,使用宋代的銅錢作為祭祀品,也就可以理解了。也許他們當時也使用了流通的紙币,可幾百年過去,那些紙币早已腐爛變為飛灰,隻有這寥寥無幾的幾枚銅錢,以及400多尊精美絕倫的佛像。見證并訴說着龍興寺的興衰。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8

龍興寺的佛像雕工細膩,高雅瑰麗,形象各異。他們集古代雕刻藝術之大成,是繪畫與雕刻的完美結合。

龍興寺佛像窖藏的出土,改寫了世界藝術史,使東方古代的雕刻藝術,與西方并駕齊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龍興寺出土的佛像還有一個讓人百思難解之謎,這些佛像都是漢人的面目,雖然身材略顯單薄,但面部顴骨微微突出,這正是漢人傳統智者的形象,因此這種獨特的造像風格也被稱為“秀骨清像”。

可無論是北魏、北周、還是南燕國,他們都是鮮卑人建立的王國,龍興寺出土的佛像,大多都是這個時期建造的。

漢人的長相和鮮卑人有明顯的區别。宋代大才子蘇東坡,在《書韓幹二馬》中描述說“赤髯碧眼老鮮卑”。

而在《前秦錄》中也有記載說“秦呼鮮卑為白虜”。

紅胡子、綠眼睛、白皮膚的鮮卑人,為什麼要奉漢人為神明。

鮮卑人的發祥地在大鮮卑山,也就是現在大興安嶺的嘎仙洞。鮮卑人承認他們是黃帝25個兒子之中,昌意的後代子孫。

挖掘機挖出來文物(挖土機碰到重物)9

嘎仙洞

2000多年前,鮮卑人離開大鮮卑山,部分在大澤(呼倫貝爾湖)以北1000多裡處定居下來,後來逐漸南遷到大澤。

還有一部分鮮卑人,追蹤被他們擊敗的匈奴人,在中亞的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從此不知所蹤。

而這些西征鮮卑人最後的歸宿,也成了千古未解之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