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一直在懷疑,動物和植物的區别到底在哪?當然你可以說,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植物細胞有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但是這個答案非常沉悶,而且嚴肅地講,反例也是很多的。比如說衣滴蟲屬就是一種有細胞壁的動物,綠葉海蝸牛,斑點蝾螈等動物也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和植物的區别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但是我們直覺上确實認為動物和植物差别很大。為什麼呢?我最喜歡的答案是:動物很快,植物很慢。植物是很慢的動物。這個說法有時候容易受到幹擾,比如說,蝸牛和昙花相比,就不算很快。昙花在2小時内可以完成花開花落,向日葵每天都跟着太陽轉變姿勢,蝸牛并沒有比它們快多少。更有趣的例子在于食蟲植物,比如豬籠草能夠捕食昆蟲,它的籠子還分籠口、唇、翼、消化腺、蠟質區,你說它“很慢”,似乎不太公平。
蚊子要能夠在不同的風力,風向,溫度,氣味中飛行,交配和覓食,必須有一個中樞神經節來統一攝取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來統一做決定——翅膀扇多塊,往哪兒飛,去哪兒吸血最不容易被發現。它的腦子就像一個基于函數的處理器,比如N=3x 4y k^2-p^x,蚊子的身體器官接受外部信息,得到x,y,k,p這些數據,然後在腦子裡面轉化成一個整體的行為。所以蚊子有時候會遇到協調性的問題,有時候天氣很冷,告訴它的大腦該休息了,但同時嗅覺又聞到了人血的味道,告訴大腦該去吸血。然後蚊子就陷入紊亂。它可能很慵懶地吸血——然後被拍死。
這說明什麼呢?從植物到動物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的局部決策能力有許多被轉移到了腦子裡統一決策(但仍有一些被保留在局部,比如膝跳反射,創口愈合,免疫細胞的吞噬行為)。你經常餓了想吃點什麼東西,但因為天太冷不想起床吃飯;或者一邊想玩遊戲,一邊覺得眼睛不舒服。人的欲望總是發生沖突,因為它們被統一到腦子裡做決定了,你的大腦就是一個内閣,裡面天天有好事的政客争吵不休。因此動物相比植物,多一個欲望沖突的問題,他們被迫在各種願望之間選擇。
但是人類比動物更加複雜,因為他們的腦子還多了語言,預測和理性的能力。沒有語言,人類是沒辦法制定計劃的,試想如果你隻會“嗯嗯,啊啊”,你怎麼能給自己做長期規劃呢?你甚至都不懂我在這裡寫什麼。這種比動物更複雜的能力,給人類帶來了進一步的問題——自制力的問題。因為理性是另一種能量體系,它隻存在于腦子裡,它對各種各樣的信息(感覺,欲望等)做出判斷,然後給主體下一個未雨綢缪的命令。比如說,農業技術就是理性能力的典型應用,缺乏理性能力的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就不會農業,他們沒有足夠的理性去做一個長遠的指令。而長遠的指令要能成功,就意味着人類必須學會鍛煉自己的自制力,在許多時候要把欲望擱在一邊,聽從理性的指示。所以這就導緻人有很多個能量體系:感官欲望在給他下命令,情感在給他下命令,理性也在給他下命令。
植物是很慢的動物,它可能有“向光性”,“向水性”,“向昆蟲性”,但這些能量體系都是獨立分散地運作的,各行其是,很少會沖突。動物,由于把各種感覺刺激上報進大腦,經常會遭遇欲望沖突,蚊子會在休息和吸血之間沖突,許多動物會在争奪交配權的時候也發生沖突。鹿,獅子,蜥蜴都會争奪交配權,直到一方怕死,知難而退為止。而人,不僅大腦接受了各種感覺欲望的信息,他還接受理性的信息,所以在決策的時候就特别容易紊亂。
有的姑娘冬天出門,打扮得跟夏天似得,這時候她大腦裡就有三重指令:
感覺——太冷了,多穿點。
情感——特别愛美,必須少穿點。
理性——這樣穿傷身體,時間長了要得病。
三個指令互相沖突,誰都有可能占據主導,再加上我們每個人的境遇又千變萬化,因而我們的決策系統就更加紊亂。這就是人類這種複雜生物悲劇的地方,他體内的決策系統是多重的,高度複雜的。所以并不奇怪,在所有的物種當中,隻有人類有可能患上精神分裂症。他承載了太多的信息、欲望、價值、追求、注意力——所以說做人,就是宇宙中最辛苦的工作。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寬容他人,也寬容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構造都是一團糟,我們每個人體内都不像是住着一個人,而像是住着三個人。或者也可能住着更多的人——如果你有人格分裂的傾向,或者左腦和右腦被切割開的話(有一些實驗證明,左右腦之間被切開的人可以形成兩套相對獨立的認知行為機制)。
總的來說,我們固然有責任把人生過好,但是過不好才是常态。如果我們有一個過不好的人生,我們仍然要接納已經發生的混亂——這些混亂是生物進化史上的常态——然後再想辦法拯救自己的命運。絕對不要把不好的人生歸咎于自己,因為進化給予你這麼多“自己”,你應該把責任歸咎給哪個呢?法不責衆,不如接納自己,照看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